雷颐在《“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一文中写道:“辛亥革命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仍是一个贫穷、落后、混乱的国家。”你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仍然破落、贫穷,“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
①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未受到削弱
②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未得到解决
③封建军阀的割据和混战依然存在
④孙中山“平均地权”主张未得到有效执行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
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平均地权 | B.恢复中华 | C.创立民国 | D.驱除鞑虏 |
有学者认为“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指 ( )
A.辛亥革命 | B.北伐战争 |
C.公车上书 | D.戊戌变法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问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1中该运动的开始标志事件是什么?图2中“革命纲领”是指哪一次革命运动纲领?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运动”的领导人?这场运动后期主要内容是什么?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5)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近代中国政体经历了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制的转型。建立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初二甲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
A.东京 | B.武昌 | C.广州 | D.南京 |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请问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C.辛亥革命后 | D.戊戌变法期间 |
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君”。这些规定( )
A.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
B.中国紧跟世界潮流 |
C.反映了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
D.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
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 ;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2)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飘飘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硝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北伐战争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主主义 | B.民族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