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
B.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 |
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 |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
下图所表示的的历史信息,最准确地反映当时世界形势的是
A.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综合国力下降 |
B.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
C.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D.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后来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 )
A.苏格兰人民起义 |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
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 D.萨拉热窝事件 |
下列各项,哪一项的概念间具有因果关系?( )
A.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
B.欧洲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C.日本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 |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 |
有人形容20世纪初的巴尔干半岛就象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星,就足以引爆整个欧洲。下列哪一事件起了这种“火星”的作用
A.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 | B.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
C.萨拉热窝事件 |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
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都是规模空前的战争 | B.中国都是战胜国之一 |
C.德国、日本都是战败国 | D.两次战争的性质不同 |
小华围绕“两次世界大战”整理了一段学习笔记,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都是德国挑起的战争 |
B.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
C.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
D.两次战争都是规模空前的浩劫 |
小明同学编写了一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剧。下面是“告别”一幕中即将离开家乡、奔赴战场的士兵约翰与儿子小杰克的一段对话,其中与史实不符的一处是
A.小杰克:“爸爸,您坐汽车去吗?” |
B.约翰:“不,乘火车。” |
C.小杰克:“我会想您的,您给我们打电话吧。” 约翰:“战场上打电话不方便,有空我会给你写信的。” |
D.小杰克:“写信多慢呀,您还是发电子邮件吧。” |
下图是同一地点,同一车厢,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件情节几乎相同的事件,但主角位置却颠倒了。第一张是一战后法国的福煦将军接受德国投降,第二张是二战期间希特勒接受法国投降。你认为最贴切的照片主题应该是( )
A.联合的轴心 | B.冷战的对手 | C.竞争的对手 | D.亲密的伙伴 |
20世纪,世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最相似的是( )
A.爆发原因 | B.战争性质 |
C.战场范围 | D.参战国家 |
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
A. | 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
B. | 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
C. |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
D. | 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
下图是 20 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的实力对比示意图。它主要说明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
A. | 美德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
B. | 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迅速 |
C. | 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
D. | 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萨拉热窝事件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②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③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④1918年,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是( )
①十月革命 ②凡尔登战役 ③萨拉热窝事件 ④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尖锐,国际关系日益复杂。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 |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
C.三国轴心军事同盟的形成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