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两个对立集团”是指( )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 B.同盟国、轴心国 |
C.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
下列各项,哪一项的概念间具有因果关系?()
A.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
B.欧洲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C.日本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 |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 |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点燃这场大战的“火星”是()
A.萨拉热窝事件 | B.三国协约的形成 |
C.三国同盟的形成 | D.凡尔登绞肉机 |
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 B.战争都是由德国挑起的 |
C.对战后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D.战争中都使用了新式武器 |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
持续时间 |
参加国 |
死伤人数 |
经济损失 |
4年多 |
30多个国家 |
3000多万人 |
3400多亿美元 |
A.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B.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对这个事件认识不合适的是
A.决定了一战的全面爆发 |
B.体现了反对外族侵略,具有爱国主义性质 |
C.这种极端仇杀行为不可取 |
D.给塞尔维亚人民和世界带来了一场浩劫 |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先后结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结盟的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 | B.维护欧洲和平 |
C.维护本国和平 | D.维护自身利益 |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独立战争爆发 |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C.日俄战争爆发 | D.南北战争爆发 |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历史上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被卷入这个绞肉机里的主要是()
A.英国与法国 | B.德国与法国 |
C.德国与英国 | D.德国与俄国 |
英国与俄国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但在1907年两国签订了军事协定,成为盟友,这说明()
A.英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动摇 |
B.英国在推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
C.英国对俄国做出了让步 |
D.国家行动是以国家利益为转移的 |
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原因 | B.性质 |
C.特征 | D.结果 |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 | B.第一次世界大战 |
C.希特勒上台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争夺 |
B.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
C.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 |
D.萨拉热窝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