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思想主张或名言搭配不正确的是
A.以礼治国——儒家思想 |
B.无为而治——道家思想 |
C.兼爱非攻——墨家思想 |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法家思想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 | B.提出“为政以德” |
C.创办私学 |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 B.诸侯争霸局面 |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 D.商业繁荣局面 |
了解圣人孔子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
(2)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3)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4)“孔夫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请列举他的教育名言(至少二句。4分)
将所提供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人物 |
主要思想或主张 |
|
实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
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 |
|
“仁”,“为政以德” |
|
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
|
治理国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A.墨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孙子
E.孔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下列哪位人物的观点最能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保意识?( )
A.孟子 | B.韩非 | C.庄子 | D.孔子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观点与上述说法最相符( )
A.孔子 | B.老子 | C.孟子 | D.墨子 |
有一朋友声称自己家里收藏有以下文物,请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帮他鉴别一下,哪一件肯定是假的( )
A.战国诸侯国的刀形币 | B.秦朝的五铢钱 |
C.汉代的画像砖 | D.商朝的铜尊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是“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列出三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分别是什么居民的房屋?写出他们的主要代表农作物。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
提出事物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学派( )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
A.《离骚》 | B.《论语》 |
C.《道德经》 | D.《孙子兵法》 |
下列思想主张或名言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以礼治国——儒家思想 |
B.无为而治——道家思想 |
C.兼爱非攻——墨家思想 |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法家思想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 B.各国变法相继展开 |
C.各国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 D.社会处于经济、政治大变革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