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马可·波罗经历的事情( )
A.出使日本 | B.在中国生活了17年 |
C.与热那亚人作战 | D.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 |
右图这座圣索菲亚大教堂大教堂作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而她的美丽庄严,依然撼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它见证了列哪一国家的兴衰( )
A.亚历山大帝国 | B.波斯帝国 |
C.阿拉伯帝国 | D.拜占廷帝国 |
某中学历史课堂上正在展示《穆罕默德》课本剧,下列可能成为其台词的是( )
A.“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
B.“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D.“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 |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文化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最有可能是谁的功劳
A.马可·波罗 | B.阿拉伯人 | C.麦哲伦 | D.亚历山大 |
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说: “向西方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的一部书是指
A.《大唐西域记》 | B.《马可·波罗行记》 |
C.《神曲》 | D.《战争与和平》 |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 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 D.古代罗马人、印度人 |
尽管各国的文字不同,但是阿拉伯数字却几乎是人人认识,请问:创造阿拉伯数字的是( )
A.日耳曼人 | B.阿拉伯人 | C.中国人 | D.印度人 |
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品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 B.《天方夜谭》 | C.《荷马史诗》 | D.《俄底浦斯王》 |
电视台要拍摄电视剧《马可·波罗在中国》,下面马可·波罗亲历的场景可出现在该剧中的是
①受到忽必烈隆重接待 ②伏案撰写《马可·波罗行纪》
③用汉语与市民交谈 ④登上巍峨的明长城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结合古代文化史,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
C.法兰克人用手在废墟上建起强大的国家 | D.欧洲的发展主要是汲取了亚洲人的智慧 |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 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 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 |
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途径和方式,主要有和平交往和暴力冲撞。以“暴力冲撞”打破亚欧大陆相互闭塞局面,促进不同民族和文明融合的历史事件有
①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亚历山大东征 ④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 ⑤希波战争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欧洲一位大旅行家在13世纪对盐城这块古老大地描绘到:“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盐”。这位大旅行家是
A.哥伦布 | B.查理•马特 | C.马可•波罗 | D.但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