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是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①人们出行乘坐火车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
③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问卷调查统计表   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

城市名称
得票数
所占比例
1.广州
5863
37.4%
2.武汉
8148
52%
3.南京
878
5.6%
4.上海
117
0.7%
5.北京
461
2.9%

材料二: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1)材料一中,广州、武汉、南京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三甲。请任选一座城市用史实说明理由。
(2)1894——1911年间,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为什么后来孙中山会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3)依据材料二分析这些新观念生成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 
②当时中国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了传统婚礼 
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张是二十世纪初的商人,他可以做到的事有
①坐京张铁路的火车去北京看香山红叶  
②在天津发电报给上海做生意的儿子
③在早饭时阅读《申报》             
④边吃晚饭边看《新闻联播》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905年的《申报》中可以阅读到的信息有(     )
①废科举 ②创立中国同盟会 ③京张铁路通车 ④拍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示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申报》 B.人们用电话相互问候
C.飞机在空中盘旋 D.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