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之痛】l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次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惨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之兴】1954年,这个甲午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记录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确认了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
【甲午之盛】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相比1894年和l954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1)《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1954年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在之前的60年里,中国人民取得了哪几次战争的伟大胜利?
(3)你认为,"2014甲午年"中国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
(4)回顾l20年的历史,中国从"甲午之痛"到"甲午之盛",你有何感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大开倒车。2014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答日本记者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
1.结合材料三及所学,请分别写出1914年和189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
材料四 如下图

2.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后,请你给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几条忠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
1.请写出材料一中"28 年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起止时间。
2.请简答"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

3.材料二中三个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其中,图一、图二两个地区在20世纪末顺利回归祖国。你认为中国能成功收回这两个地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
4. 图三所示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变故: 1895年被日本窃据,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逃台湾,造成了至今祖国没有完成统一的局面。这两次变故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请简要分析目前影响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
【富民强国梦】
材料三 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 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 "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5.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开始于哪一年?
6."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4年甲午战争:救亡图存的起点
近代自美国的佩里利用武力敲开日本的国门之后,日本人得以重新认识世界,对西方文明的拜服,促使其决心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上全面学习西方。……
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让日本“赌博式”的侵华计划得以奏效,沉重的割地、赔款条约成全了日本的快速崛起,也成为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以此为节点的60年,“驱逐日寇、抵抗侵略”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主旋律。日本取代欧美列强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侵略者后,其对中国的奴役和压迫,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残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材料二    1954年再逢甲午:走向复兴的开端
1954年甲午年是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走向复兴的真正开端。
……这部由毛泽东亲自挂帅、参加讨论人数达1.5亿(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的宪法第一次以根本法的形式,记录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确认了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等各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的基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法治国的开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材料三    2014年又逢甲午:由富到强的节点
2014年又逢甲午年。因为特殊的年份和敏感的钓鱼岛争端,日本不可避免地仍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对象。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和自我“刮骨疗伤”的改革勇气,已经注定了我们的使命任务不能也不会再局限于“战胜日本”。然而,随着美国加快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右翼势力迅速抬头、在扩军修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又让我们不得不时刻“警惕日本”。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如何重新定义甲午年,怎样规划好今后60年的建设蓝图,需要我们对自身的根本利益和发展目标、对日斗争方针和国际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以上均摘自孟祥青《三个甲午年  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日本“全面学习西方”是指什么改革?举例说明日本“对中国的奴役和压迫,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残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部宪法的地位和意义。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我国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两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甲午以后,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外,拿到中国2.3亿多万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就导致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谈甲午战争
(1)结合所学回答,日本“把台湾夺到手”,“ 拿到中国2.3亿多万两的赔款”是怎样实现的?日本在哪一次战争 “输得很惨”?举例说明在这次战争中日本“侵略别国”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甲午战败和洋务运动的结束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化的一次挫折。洋务成果虽不能说完全付之东流,但近代化赖以发展的基础则变得更为薄弱了。在这种形势下,年轻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巨大挫折》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举一例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付之东流”的“洋务成果”是什么?“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3月8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
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洋):一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史实!2014年2月3日,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名高层经营委员、作家百田尚树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历史认识问题发表狂妄言论,并拒绝道歉。
材料三: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

材料一所述的1894年、1914年的中国处于什么政府统治时期?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成因方面分析为什么不能把一站前的英德关系和现在的中日关系相提并论?
(3)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你如何理解王毅所答的“2014更不是1894”?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侵华的铁证历史】
中国将以立法形式正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阅读日本侵华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三: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4)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请你举出一种日本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战争翻案的行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中日关系】
新华社东京4月11日电 温家宝总理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时指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1)“50年不幸的历史”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
(2)各举一例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
(3)日本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强大起来,并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的?
(4)为打破中日关系的坚冰,请你给日本当局写一句寄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材料三: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四: 200多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工业是在哪一场运动中创办的? (1分)该工业体现了这场运动倡导者提出的什么口号? (1分)
(2)材料二中出现的现象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1分)
(3)新中国为了改变材料三中的状况,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分)
(4)材料四中这场“完全不同的革命”是指哪场革命?(1分)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1分)后来,美国是如何“模仿”苏联的?(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的阿里山因红桧木而闻名于世。粗大挺直的红桧树确实令人惊叹!当看到许多红桧树被砍伐得只剩下树根时,导游告诉我们:日治(日本统治)时期,日本掠夺阿里山上稀有的红桧木材,运到日本国内。此时此刻,这些树根静悄悄地伫立在那里,像是要和我这个来自大陆的游客诉说那段被宰割、受辱的历史。时值天空下着阴冷的雨,雨顺着我的脸颊和那些静静伫立的红桧树根缓缓流淌,像是我们的眼泪……  
——摘自台湾旅游日记
材料二   如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期。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首次将“九二共识”写入报告。此次“习连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会晤)承先启后,对正处于关键时期的两岸关系有推动作用,相信“习连会”将创造新的契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真诚期盼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
——摘自新华社香港分社社论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日治时期”始于什么条约的签订?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分)
(2)材料二中“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提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这样做的事情很多,除合作抗日外,请再举一个历史事件说明之。
(3)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是近些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增进互信的最直接体现。请写出为海峡两岸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同胞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又是什么?
(4)请用一句话概述两岸共圆“中国梦”的含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l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1)海洋时代到来后,西方国家纷纷而来,他们踢我国门,抢我财富,割我领土,尽显强盗本质!请说说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1分)
材料二 在内忧外患十分严重的形势下,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敌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于是洋务派在举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就这样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2分)
(3)“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战争?(1分)“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她是通过什么条约被日本割占的?(1分)又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归祖国的?(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近代以来,日本侵华战争破坏了两国友好关系,对两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断和干扰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第一次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迈向现代化的门槛,日本通过挑衅的战争打断了中国现代化的尝试。第二次是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陆军部尽一切机会挑衅中国。
——刘涛《中国崛起策》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解放日报》社论
材料三:2013年,安倍内阁谋求通过强化日美同盟及与周边国家安全合作,对中国实施多边牵制。中日钓鱼岛争端继续陷于僵局,中日摩擦和对立向多领域扩散,外交、安全关系紧张,贸易、投资减少,国民感情进一步恶化……安倍悍然参拜靖国神社,挑战国际正义和人类良知,否定战后国际秩序,导致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局面。
——《日本蓝皮书(2014)》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日本通过什么战争打断了中国现代化的尝试?在第二次中断和干扰中,日本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事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解放日报》社论认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和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4分)
(3)材料三中安倍内阁的行径导致中日关系陷入怎样的局面?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就如何改善中日关系向安倍内阁提出建议。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分析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独立之间的关系?(2)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1分)
材料一:日本人和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已有能力使西方技术适应他们的需要,有能力建立一支有效的军事力量。在达到其他东方国家当时所不能达到的水平之后,日本这时便迫使朝鲜接受一些内容不十分明确的要求,而中国也声称对朝鲜拥有宗主权。两支军队发生冲突,l894年8月,中日双方正式宣战。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l895年4月,北京被迫接受了《马关条约》。条约的条款要求中国赔款,承认朝鲜独立,割让一些领土给日本。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材料二: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德国仅占l3.2%。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却已下降到14%,而德国的产量则略微上升到l4.3%,稍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1871年德国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材料三:2014年3月8目,外交部长王毅谈中日关系时强调“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l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1)材料一、材料二中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的战争分别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日本能够战胜当时的中国的原因有哪些?(2分)这次战争的结果对中国产生的恶劣影响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一、二,日本与德国极力扩张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4)“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1894”,我国发出这一强音彰显了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和勇气。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发出这一强音的“底气”是什么?(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请用史实说明“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材料二:
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
——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
(2)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
(4)请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谈谈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6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   料
推   论
正确与否
(1)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材料中的言论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唐玄宗
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和时代。
 
(3)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4)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马关条约》
材料表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5)
 “自然界的美,大部分是由选择作用所致”。
——达尔文
否定了神学创世说,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的谈话
材料表明的是杜鲁门主义,它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中日建交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