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戊戌变法的论述错误的是: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 B.前后仅维持了103天 |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D.遭到顽固派的阻挠而失败 |
十九世纪末,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下列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 B.使人们知道社会革命的合理性 |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叙述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异同 | B.说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 D.寻找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历史原冈 |
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 | 魏源 | B. | 严复 | C. | 鲁迅 | D. | 陈独秀 |
如图是1998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 | 商务印书馆 |
B. | 福州船政学堂 |
C. | 江南制造总局机器学堂 |
D. | 京师大学堂 |
如图,某班同学要出一期历史知识墙报,下列图片应归属于哪一个标题 ( )
A.英勇的反封建斗争 |
B.近代化探索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血肉筑长城 |
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 B.戊戌变法 | C.五四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某校九年级同学计划举行一次专题展览,展出的内容是19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资产阶级改革的先观知识。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次展览要求的是
①中国戊戌变法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俄国1861年改革 ⑤英国工业革命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在一篇题为《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
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
“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运动 | D.辛亥革命 |
在维新变法的诸措施中,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的是 ( )
A.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B.训练新式军队 |
C.发展农工商业 |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名发起“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 ( )
A.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 B.五四爱国运动的序幕 |
C.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 D.变法维新的序幕 |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
A.教育制度 | B.科举制度 | C.文化制度 | D.政治制度 |
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只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下来史实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有( )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展开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②④ | D. | ①③ |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 | 挽救中华民族 | B. | 实行君主立宪制 |
C. | 推翻清朝政府 | D. | 建立民主共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