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
B.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
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
D.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
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 B.道光帝 |
C.光绪帝 | D.宣统帝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其中“变革人心”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 )
A.顽固派的强大 | B.光绪帝被囚禁 |
C.袁世凯的告密 | D.帝国主义的破坏 |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 )
A.培养人才 | B.开办学校 |
C.废除科举 | D.改变政制 |
某网站为纪念“百日维新”117周年展开了大讨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期间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 |
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
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
近代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复兴之路》(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哪场农民运动?为镇压这场运动,列强发动了哪一次侵华战争?
为什么材料二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2)材料一中“第一(自强)第二个方案(变法)”分别指什么重大历史事实?
(3)材料一中孙中山实践救国救民方案的事件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以后的“黑暗依旧”?
(4)材料三中“文化启蒙的运动”是指什么事件?并指出该事件的有什么不足之处。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 他到过香港、上海,看到那里的繁荣,很受刺激,认为还是西方的制度好。他大量阅读西方书籍,深感“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从此,他开始了倡导维新变法的政治活动。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
(2)有人认为材料一中的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所以没有什么历史意义。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请列举材料二中所反映事件的主要代表人物(至少2位)。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反映的事件,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1905年清政府宣布的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A.各省建新式学堂 | B.创办京师大学堂 |
C.派遣留学生 | D.废除科举制度 |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 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材料:……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回答:
(1)请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学习器物的具体活动有哪些?
(3)为了实现观念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它主要学习了西方的什么?在其后期,人们又开始接受什么观念?
(4)请写出近代化探索的思想主张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