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 B.强化君主专制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实现权力制衡 |
明清两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 B.抵抗外族入侵 |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 D.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
《诸城县续志》记载:墉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赂,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皆望风畏之。刘墉受到人们尊重的原因不包括
A.为官清廉 | B.以身作则 | C.遇事敢为 | D.官吏畏惧 |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一套重要的政治制度,经过了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军机处 ④丞相制度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①② | C.④①②③ | D.②④③① |
“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事皆朝廷总之。”材料反映相关的史实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 | B.设立三省六部制 |
C.废除丞相制度 | D.建立军机处 |
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 是
如果把“锦衣卫”“削藩政策”“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 B.思想控制的加强 |
C.地方管理的加强 | D.君主集权的强化 |
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 | B.朱元璋 | C.皇太极 | D.李世民 |
“时京官入朝,必与妻子诀,若无事则相庆,以为又多活一日”的记载可能和哪些史实有关( )
A.厂卫制度 | B.京城内乱 |
C.倭寇骚扰 | D.八股取士 |
到明朝末年,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士农工商“四民”中,商人的位置由最后一名上升到第二,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 B.“重农主义”政策的推行 |
C.商人的勤劳 | D.康乾盛世的出现 |
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
A.占城稻 | B.玉米 |
C.甘薯 | D.向日葵 |
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股之臣。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皇帝为了加强君权,却把着一官职废除了,他是:( )
A.秦始皇 | B.汉武帝 | C.宋太祖 | D.明太祖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
①设置丞相 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制造文字狱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