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材料二:
(1)材料一反应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
(2)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
(3)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指秦朝焚书坑儒)……。”
(1)材料一抨击了明朝怎样的选官方式?为什么这种方式“有甚于咸阳之郊”?
(2)为了加强专制集权,明清两朝还创立了哪些制度?
材料二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
(3)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
(4)以上两则材料的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的统治?有什么共同目的?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
材料二: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二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论文成公主对西藏地区的影响》 |
B.《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 |
C.《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 |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下列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有( )
①秦朝推行郡县制 ②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③明朝设三司 ④清朝设军机处
A. | ①② | B. | ②④ | C. | ①③ | D. | ③④ |
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他废除了( )
A. | 锦衣卫 | B. | 行中书省 |
C. | 三司 | D. | 丞相 |
余秋雨曾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其向往的理由是
①废除宰相,专制顶峰 ②消灭割据,结束分裂
③科技领先,宋词兴盛 ④经济繁荣,重心南移
A. | ①②③ | B. | ①③④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④ |
清朝一秀才晨读,见风吹翻书页,作诗曰“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结果因此被杀。这件事反映了清朝
A.闭关锁国政策 | B.设特务机构 |
C.大兴文字狱 | D.八股取士 |
(6分)史实与推论: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史实 |
推论 |
正确与否 |
(1)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明太祖废丞相权归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
这些措施的实施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最后发展到顶峰的过程。 |
|
(2) 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特区采取与内地不同的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实行市场经济,利用外资侨资进行建设。 |
经济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
|
(3) “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
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雅尔塔会议。 |
|
(4)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斯大林模式。 |
|
(5)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 |
为此,1967年欧洲人采取的措施是建立欧洲联盟。 |
|
(6)2011年以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同时遭受信用危机,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 |
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经济全球化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
|
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按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军机处的设置 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④①②③ | D.④②①③ |
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 B.监察权力 |
C.丞相权力 | D.地方权力 |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朝 |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明成祖朱棣 |
C.“楚河、汉界”源于秦末汉初的历史 |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战国史 |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1)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图二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
(2)材料二记载的官制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他的陵墓在哪个城市郊外?
A.南京 | B.西安 | C.洛阳 | D.开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