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2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外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问,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建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反映的背景是
A.经济大危机爆发 |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C.美苏冷战 | D.东欧剧变 |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这场这场战争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 B.“冷战” |
C.朝鲜战争 | D.中东战争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
A.苏联的威胁 | B.美国经济滞胀 |
C.中国的崛起 | D.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斯大林表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盟国分裂。” “盟国分裂”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 的出台 |
B.马歇尔计划实施 |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
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铁幕演说”发表 | B.杜鲁门主义出台 |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D.苏联解体 |
下面是对某次战争的叙述:战场上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尸体,它曾被称作“绞肉机”、“屠场”、“地狱”。这次战役是指(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莫斯科战役 |
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B.北约的成立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D.华约的建立 |
2014年以来,由于乌克兰当局不允许乌东部两州独立,而乌东部却自行建立了两个共和国,他们之间的矛盾其实很难调和。针对乌克兰危机,欧盟、美国与俄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有人称它们之间新“冷战”的开始。乌克兰危机引发欧美与俄对峙,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
A.美俄两极对峙的格局 |
B.二战后的冷战并没有终结 |
C.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
D.已经形成“一超多强”稳定的格局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开始破裂,这是由于
A.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界团的形成 |
B.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
C.美国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 |
D.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 |
1945年5月8日 ,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认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一战 | B.二战 | C.“冷战” | D.科索沃战争 |
史料的解读是运用史料的重要基础。下列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美国、苏联国防开支表(单位:亿美元)
国家 |
1950年 |
1953年 |
1954一1961年 |
1962年 |
l 970年 |
美国 |
145 |
496 |
405~478 |
523 |
778 |
苏联 |
155 |
255 |
267~436 |
499 |
720 |
A.美苏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B.苏联取得与美国平等的地位
C.美国军费开支总是多于苏联
D.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始终处于攻势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这里的“战时同盟”指:
A.三国协约 | B.三国同盟 |
C.轴心国集团 |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
2011 年3月以来,北约多次派出战机轰炸利比亚,利比亚局势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追溯历史,北约这一组织成立于:
A.一战时期 | B.二战时期 |
C.“冷战”时期 | D.科索沃战争时期 |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这场特殊的战争始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C.北约的建立 | D.华约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