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是哪位皇帝所说的话?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认识到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2)材料二描写的是怎样的社会景象?出现于哪个皇帝统治前期。
(3)材料中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两个盛世分别是什么?出现盛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如图,中国发达的古代农耕文明令所有的炎黄子孙引以为豪。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中华文明正是建立在发达的古代农业的基础之上。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民谚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元世祖登基之初,诏告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代发明的两种新农具极大地推动了农耕技术的发展。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农具的名称。
(2)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得益于该地引进的什么水稻优良品种?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该现象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共18分
材料一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材料二 越窑的青瓷,胎质细薄,釉色晶莹,人们赞美它“类玉”“类冰”。邢窑的白瓷,有“类雪”“类银的称誉。
材料三 长安城内两个市,各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哪一种工具的描述?其主要作用是什么?(4分)
(2)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除材料二中的“青瓷”“白瓷”外,这一时期最为有名的陶瓷种类还有什么?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长安城内两个市”指什么?它们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长安,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如图,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近唐朝的帝王,一起感悟唐朝历史,领略唐朝皇帝的风采。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1)请指出唐朝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及当时在位的皇帝。
(2)通过比较,说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3)他们继承并完善了隋朝创立的哪些制度,举两例说明
(4)你最佩服其中的哪一位?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阅读材料:
材料一:他是唐朝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皇帝,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也有人说她任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她的石碑上却没有刻字,功过是非让后世去评说。
材料三: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
请回答:
(1)材料中描述的皇帝分别是谁?他们的统治分别称为什么?
(2)材料一皇帝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原则?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她”。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这首《忆昔》诗,描绘了大唐盛世的富庶景象,为开创这一盛世,材料三中的“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亮点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汉景帝曾先后三次下诏书痛斥吏治腐败。汉景帝对贪赃枉法的罪犯处理很严。他规定:官吏收受贿赂,要没收财物并治罪,参与投机经营的也按贪赃枉法处理。
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材料三:开元初年,关东一带连年发生严重的蝗灾。迷信的地方官认为这是天灾,不积极捕蝗。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排出专使督察地方官捕杀蝗虫,从而大大减轻了受灾的程度。
——中华书局版教材
材料四: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杨贵妃)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安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杜牧的《过华清宫》
(1)概括材料一中汉景帝惩处腐败的举措。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唐玄宗怎样的执政理念?历史上把他统治前期的治世称作什么?
(3)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反腐问责”是当今时代热点,上述材料给今天的当政者怎样的启迪?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 赵嘏
(1)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
(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3)唐玄宗时,新科进士主要考什么内容?
(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的名字
(1)唯一女皇,贞观遗风。
(2)勇于进谏,一面镜子。
(3)历经千辛,西天取经。
(4)发动兵变,建立北宋。
(5)统一女真,定都会宁。
(6)北宋名相,澶州抗辽。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炎黄子孙取得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民谚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表现,请写出图一、图二农用工具名称。
(2)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在当时农业生产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该地从哪里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3)你能依据两则材料说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商业繁荣,……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据材料一,说明长安城商业活动的特点。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三方面中选择两方面分析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条件。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
(2)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有何新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的其他表现。
材料三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以上材料均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整理
(3)据材料三,说明机户与机工之间所体现的新型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受哪些政策的影响而发展缓慢。
唐朝时,有位天竺人来到中国江南农村游历。他看到农民们在田里干得热火朝天:有的农民扶着曲辕犁在犁田,有的农民在秧田里插占城稻。
以上内容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错误: 理由: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
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制度?
探究二 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经济发展。
探究三 文化篇,如图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朝或元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 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