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 B.分裂中孕育统一 |
C.繁荣与开放 |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 | B.贞观之治 |
C.开元盛世 | D.康乾盛世 |
《资治通鉴》评价此人:“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当代史学家郭沫若评价此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该皇帝是( )
A.隋文帝 | B.唐太宗 | C.武则天 | D.唐玄宗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现代史学家郭沫若对谁的统治业绩的称赞? ( )
A.唐太宗 | B.唐高宗 | C.唐玄宗 | D.武则天 |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 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 | ①②④ | B. | ①②③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 B.中书省 | C.门下省 | D.行省 |
有人用诗句“十二街如种菜畦,百千家似围旗局”来描绘下图,它是( )
A.唐都长安 | B.隋朝赵州桥 | C.扬州城 | D.大明宫含元殿 |
最近,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厉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A.隋炀帝 | B.汉武帝 | C.唐太宗 | D.唐玄宗 |
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
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 |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 |
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古代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小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 D.中华文明的起源 |
如果你是唐太宗中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有幸与魏征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