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
D.重用有才能的人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四年,有司(有关部门)以林邑(唐朝藩国国名)表疏不顺(向唐朝上疏时言语有冒犯)而请发兵讨击。太宗曰:“兵者(指战争).……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来有不亡者。……且(讨伐林邑)经历(沿途经历)山险,士卒瘁(过度劳累)劳,若我士卒疾役,虽克剪(消灭或战胜)此蛮(对林邑蛮的蔑称),亦有何补(补,泛指益处)?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竞不讨之。
——《贞观政要》
材料二:《贞观政要》载“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今省徭赋,不夺其时”。《旧唐书》载“(唐朝规定:)凡丁,役二旬(每年服役20天),若不役,由收其庸(“庸”指纳绢或布代役),每日三尺”。
材料三:如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不讨伐林邑的两点理由。(2分)
(2)请用材料一、二内容说明贞观年间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民生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3)根据材料三,总结唐朝人口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人口发展呈现此种趋势的原因。
(4)以史为鉴,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对今天我国实现富强之路有何借鉴?
《贞观政要·求谏》:“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这段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一点治国措施( )
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 B.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
C.广开言路,选用良吏 | D.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
唐太宗统治时期,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错误: 订正: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严惩贪官污吏 | B.提倡节俭 |
C.善于纳谏 | D.重视农业生产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汉律》 | B.《隋律》 | C.《贞观政要》 | D.《唐律疏议》 |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以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 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
下图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她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重视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
B.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
C.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某同学在整理学习笔记时,有如下关键词“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等据此推断该学习笔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皇帝是( )
A.秦始皇 | B.唐太宗 | C.唐玄宗 | D.宋太祖 |
判断题 (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武则天的政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武则天的政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女皇帝。人们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封建社会就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勤劳的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作生息,共同谱写了一篇篇不朽的光辉篇章。
第一篇【繁荣与开放】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1)请回答: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在历史上称作什么?(1分)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2)请答出诗中描述的是哪位皇帝时期出现的唐朝盛世局面?(1分)
第二篇【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材料一: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
材料三:元朝有人写诗,反映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4)请回答: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有什么表现?请试举一例(1分)
第三 篇【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5)材料一中的事件体现我国人民什么精神?(1分)
(6)对内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管辖,在新疆和西藏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2分 )
(7)“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1分 )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显摆的财富不可能有( )
A.精美的青铜酒樽 | B.色泽鲜艳的粉彩瓷 |
C.削铁如泥的钢刀 | D.田园中闲置的曲辕犁 |
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
A.尚书省裁决 | B.门下省审议 |
C.尚书省执行 | D.门下省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