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上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诗词中常将“秦皇”与“汉武”并称,秦朝与汉朝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
(1)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地方管理体制方面,推行什么制度?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对待王国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秦始皇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统一的“秦陶量”、“秦权”和长度计量标准,这在历史上称为什么?汉武帝为了控制全国经济,采取哪些措施?
人类历史之河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历史的洪流,伟大的历史人物直面于变化,求索于天地,选择去改变,创造了一段又一段历史的传奇。
请回答:
(1)公元前356年,在城门立柱随后在秦国开展一次巨大改革的商鞅使秦国富强起来,为日后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问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2)西汉初期遵循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但也随之产生了思想相对混乱的新问题,为了达到思想上的一统,汉武帝采取了谁的建议?并实行了什么措施?
(3)作为鲜卑族的王者,他顺应历史的大洪流,改汉姓、穿汉服、写汉字、说汉语,全面的学习汉族文化。请问他是指谁?这次改革在历史上又有何作用?
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时期。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汉时期的西域指的是哪些地方?汉武帝派谁出使西域,初衷是什么?
(2)举出西汉时期反映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关系的事例(战和各举一例)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明西周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图(1)与图(2)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
(1)根据图(1)请回答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了哪三个官职?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根据图(2)请回答:图中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著名的“ ”,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
(3)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人物是谁?他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
(2)这个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请举例予以说明。
(3)你知道图二中的人物是谁吗?她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一身归溯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这是刻在她墓碑上的一首诗。你知道“卫霍”指的是什么人吗?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秦始皇和汉武帝像
思考并回答: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朝代?它的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
(2)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但都有什么相同的目的呢?
(3)人民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答出两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
材料二: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言论出自何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3)材料二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4)材料三中的这种政策是谁推行的?
(5)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对儒学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但现象的背后,也有着共同的目的。这个共同目的是什么?
回答汉武帝的有关问题。
(1)向汉武帝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是谁?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 ②恩赐亲戚 ③巩固统一 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③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3)“他建立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姓名。”(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的引言)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他的国号”成为哪个民族的“姓名”?
(4)试分析毛泽东在《沁园春·雪》把“秦(始)皇汉武(帝)”并称的理由(提示:找出两者的共同点)。
阅读下面材料并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材料三:至汉武帝初七十余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汉书》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哪个朝代 的社会状况?
(2)武帝之前的这段时期的统治,历史上称这段统治为
(3)为了加强政治方面的统治,武帝接受 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接受 的建议,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为了加强经济方面的统治,他将 和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4)材料三反映了该朝代在武帝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什么历史阶段?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以豪迈的情怀,写下了《沁园春·雪》。其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词中的“秦皇”“汉武”分别指谁?
(2)“秦皇”“汉武”是怎样对地方进行行政管理的?
(3)对待儒学方面,秦始皇和汉武帝各采取什么措施?
(4)请用一两句话概括“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
试简要分析公元3到6世纪,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深刻的启示?
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