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请你判断,句中的“这里”是指(  )

A.井冈山 B.南昌
C.瑞金 D.上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被康有为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他是(   )

A.袁世凯 B.张謇
C.严复 D.梁启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文教材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黄河清《“洋”族词的兴衰》
材料二: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
——按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2005年的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3)材料三的变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综合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1)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央和地方,至少四个,共2分)
(2)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3) 材料二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
(4) 由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沁园春》中的著名诗句。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

A.实现了井冈山会师 B.到达了吴起镇
C.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渡过了金沙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政府(     )

A.赔偿白银4.5亿两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日军侵占辽东半岛,在旅顺制造大屠杀
C.小林: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请回答:
(1)由图一你一定联想到近代中国的相关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于哪一年爆发?
(2)图一这一重大事件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何地位?
(3)与图二相关的会议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4)与图二相关的是近代中国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件大事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从两幅图片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密切相关,这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B.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魏主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指汉语),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改除);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指不接受过去的语言)。若有故(故意)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魏主”指谁?
(2)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他改革的哪项具体措施?
(3)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至少举出两点)?以上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李白《古风》一诗中写道:“秦王扫六和,虎视何雄哉!”说的是秦王率领强大的秦军,气势如虹,最终灭六国的伟业。
(1)“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秦王”在民生问题(不和谐)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材料二:

(3)材料二图片反映了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后来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又说:“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是说秦朝统一之后不几年就灭亡了。
(4)你认为秦朝为什么很快就灭亡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