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农民工、大学生、离家多年的游子、展翅远飞的儿女……归心似箭的数百上千万乘客,形成了一年一度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你认为春节团圆的吸引力在于
①家人团圆 ②交流情谊 ③传递亲情 ④互致祝福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最爱喝的水是黄河水,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这首歌给我们的启示是
A.青少年要珍爱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荣誉称号 |
B.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
C.黄河水最好喝,我们应努力保护好 |
D.我们都应喜欢书法艺术 |
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发生 6.3级地震。据初步统计,截至23日22时,已造成5人死亡,54人受伤,7.95万人受灾。在灾区,解放军战士奋力抢救被困人员,医务人员竭尽全力挽救危重生命;在各地爱心如潮,人们纷纷捐款捐物……这体现了
①责任与角色同在
②抗震救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③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在不断增强
④中华民族具有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对青少年学生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园情怀教育。这是为了
A.培养青少年直面挫折的健康心理 |
B.传承诚实守信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
C.发扬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 |
D.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
C.马克思主义 | D.毛泽东思想 |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旨在告诉我们
A.要树立忧患意识,弘扬民族精神 |
B.只要牢记历史就能实现和平发展 |
C.要保障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力 |
D.要承担关爱、奉献社会的责任 |
自2014年起,我国以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这些纪念日旨在向我们传递( )
A. |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
B. |
中华民族历经的苦难历史 |
C. |
中华民族今天的独特魅力 |
.“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吃光盘子里的食物,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一经发起,就得到了人们的积极响应。这一行动有利于( )
①倡导适度、合理的消费观念
②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③形成爱惜粮食、珍惜资源的社会风尚
④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拾荒助学子的高龄孤寡“环保”老人刘盛兰用行动诠释了
A.甘于清苦的生活作风 | B.崇仁厚德的优秀品质 |
C.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 D.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将在北京隆重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包括举行纪念大会、阅兵式、招待会和文艺晚会等。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于
①弘扬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提高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
③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
④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长沙人民总结了长沙精神“恰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下列与本精神相近的是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D.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最近,网上流传一篇名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说很多中国游客去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等家用物品。《人民日报》就此评论,这一怪象背后有深层原因:模仿型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只有创新供给才能激活和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对国人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现象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
A.拒买外国货,彰显爱国情 | B.消费追时尚,思想不落伍 |
C.国货当自强,品质树形象 | D.只求质量好,莫管哪国造 |
2014年9月30日,是我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我国将每年的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其目的是
①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凝聚民族力量
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物质力量
④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能体现这一核心的说法有( )
①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
A. | 团队精神 | B. | 合作精神 | C. | 创业精神 | D. | 创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