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漫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偷税漏税是非正义行为 |
B.要求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违背了公平原则 |
C.应逐步取消非劳动所得 |
D.非公有制经济严重破坏我国经济发展 |
公民忠实履行义务,也就是要做到
①既要履行法定义务,又要履行道德义务
②积极做法律鼓励做的
③必须做法律要求做的
④坚决不做法律禁止做的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2013年12月31日晚,吉林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队集中组织开展元旦“零点”夜查行动,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2759处,对35家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的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对此行动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吉林省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队是在依法行政 |
B.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 |
C.有利于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
D.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杜绝了安全隐患 |
下列行为中履行了四方面的义务,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学马上就要迟到了,在路上还遇到了红灯,我真想闯过去,但是我没有这样做
②妈妈每天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很辛苦,我为妈妈洗脚
③我把今天的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④在公共汽车上,我主动给老爷爷让座
A.亲情 道德 纪律 法律 |
B.法律 亲情 纪律 道德 |
C.纪律 亲情 法律 道德 |
D.法律 道德 纪律 亲情 |
在现代生活中,免费公园、无人售票公交车、街头阅报栏、公用电话亭、开放的健身设施、公用自行车等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对公民的社会公德和文明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因此
A.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
B.提升公民社会公德水准关键在于完善社会规则 |
C.享受公共服务要遵守社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
D.爱护公共环境和维护公共设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公民应积极地参加植树劳动等,国家把每年的3月12月定为我国的植树节。因此,我们:( )
①应该积极去做法律鼓励和提倡的有益于社会文明进步的行为
②应忠实地履行义务
③既然不是法律要求必须做的,就可以不去做
④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张三购买福利彩票获得特等奖500万元。为回报社会,张三捐款50万元给希望工程,他的行为是( )
①行使了对自己财产的收益权
②履行了凡法律鼓励做的,公民应积极去做的要求
③行使了自己对财产的处分权
④履行了凡法律要求做的,公民必须去做的要求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维护祖国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履行这一义务是( )
①爱国的表现 ②我们的天职 ③有物质保障 ④大人的事情
A.②④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下列学生的行为符合我国法律关于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规定的是( )
A.赵某对随意在班级卫生区扔垃圾的同学进行罚款 |
B.张某放学后叫几个好朋友将抢他钱物的小强打了一顿 |
C.王某看到学校附近小商店里卖三无食品立即向工商部门举报 |
D.李某听到日本地震的消息后在网上发布幸灾乐祸的言论 |
维护祖国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履行这一义务是( )
①爱国的表现 ②我们的天职 ③有物质保障 ④大人的事情
A.②④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去年7月22日,一名家住扬州市宝应县的17岁学生,为了“提高QQ的关注度”,在网络上发布“高邮与宝应交界处将再次发生较大地震”的谣言。因为涉嫌散布谣言,该学生被警方及时控制并处警告教育。针对这一事件,正确的认识是:( )
A.该学生依法行使了言论自由权 |
B.言论自由在网上是不受限制的 |
C.公民言论自由还未得到充分实现 |
D.言论自由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
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整治旅游景区乱刻乱画、随地吐痰、闯红灯、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这样做对青少年的意义有( )
A.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彻底杜绝不文明行为 |
B.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 |
C.有利于青少年明理知耻,切实履行道德义务 |
D.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我国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下列行为没有体现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是
A.王某乘公共汽车主动给老人让座 |
B.贾某以路灯为靶子,用弹弓打碎灯泡 |
C.谢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
D.李某在公园游玩时爱护草坪、花卉、树木 |
公安机关查实,某化工厂张老板去年偷税漏税款数万元。之后,张老板被追缴全部偷漏税款并受到刑罚处罚。这说明
①税收具有无偿性
②税收具有强制性
③税收具有固定性
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必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