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整治旅游景区乱刻乱画、随地吐痰、闯红灯、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这样做对青少年的意义有( )
A.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彻底杜绝不文明行为 |
B.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 |
C.有利于青少年明理知耻,切实履行道德义务 |
D.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8岁的李某因做生意而不愿服兵役。他觉得既然有那么多人服兵役,自己服不服兵役都无所谓。以下对李某言行的评价,你会认同
A.正确,服兵役是自愿行为 | B.错误,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
C.错误,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D.正确,这是善于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表现 |
“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谚语的寓意是 ( )
①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④公民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我国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下列行为没有体现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是
A.王某乘公共汽车主动给老人让座 |
B.贾某以路灯为靶子,用弹弓打碎灯泡 |
C.谢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
D.李某在公园游玩时爱护草坪、花卉、树木 |
去年7月22日,一名家住扬州市宝应县的17岁学生,为了“提高QQ的关注度”,在网络上发布“高邮与宝应交界处将再次发生较大地震”的谣言。因为涉嫌散布谣言,该学生被警方及时控制并处警告教育。针对这一事件,正确的认识是:( )
A.该学生依法行使了言论自由权 |
B.言论自由在网上是不受限制的 |
C.公民言论自由还未得到充分实现 |
D.言论自由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
去年7月22日,一名家住扬州市宝应县的17岁学生,为了"提高QQ的关注度",在网络上发布"高邮与宝应交界处将再次发生较大地震"的谣言。因为涉嫌散布谣言,该学生被警方及时控制并处警告教育。针对这一事件,正确的认识是。
A. | 该学生依法行使了言论自由权 |
B. | 言论自由在网上是不受限制的 |
C. | 公民言论自由还未得到充分实现 |
D. | 言论自由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形式 |
在今天,我国公民所缴纳的每100元税款中就有17.6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14.7元用于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8.7元用于改善治安状况,3.7元用于社会救助,还有的用于国防及科技术研究等方面。材料表明,我国税收( )
①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②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某电信服务商推出手机上网“流量提醒定制化”服务,通过发送免费短信等方式快速准确的向用户提示上网流量消费情况,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避免无意的超额消费。这一服务措施主要维护了消费者的( )
A.安全权 | B.知情权 | C.智力成果权 | D.生命健康权 |
2013年9月15日,福州警方在市区主要交通路口,对“中国式过马路”等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开出首张罚单。这告诉我们( )
①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②法律要求我们做的必须去做
③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④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具有 的特点( )
①强制性 ②固定性 ③随意性 ④无偿性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自2013年2月1日起启用国防动员标志。如下图,它是国防动员事业的象征,寓意是国家要巩固强大国防,维护国家的安宁与和平。启用国防动员标志意味着作为公民
①必须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②必须履行维护国家尊严的义务
③要主动承担为国分忧的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④要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与个人利益同等的地位上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我国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有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受教育
③言论、出版、集会、游行 ④依法纳税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近期,有个别人在百度贴吧发帖子造谣说要发生地震,造成了群众的恐慌心理,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后来这几名造谣者被公安部门依法行政拘留,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
A.言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
B.公民应该依法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不得侵害国家,集体利益 |
C.公民没有言论自由 |
D.公民要忠实履行义务 |
公安机关查实,某化工厂张老板去年偷税漏税款数万元。之后,张老板被追缴全部偷漏税款并受到刑罚处罚。这说明
①税收具有无偿性
②税收具有强制性
③税收具有固定性
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必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