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材料一:2015年1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启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力争用半年左右时间,着力解决这一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网络空间全面清朗起来。
材料二:2015年2月28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称:我国公众踊跃举报“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违法行为,2月期间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共接到网民有效举报11796件,其中,网民对“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违法行为的举报数量较大。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网络无限,道德有界;网络无形,法律有绳。”说一说我国开展上述专项整治工作的现实意义。
(2)面对一些不良违法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征程。某校九年级(1)班学习小组围绕此次四中全会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如下信息,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问题。
信息一: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恪守立法为民理念。
(1)请你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解读信息一所蕴含的法律知识。
信息二: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在5000多字的全会公报中,“宪法”一词出现了10次,并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会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2)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制了“法治中国”路线图,看了信息二,有同学感慨地说:只要坚持依宪治国,就能建设好“法治中国”。请你运用八、九年级所学法律知识,发表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生活热点,感受法治力量。
法治中国正稳步推进,法治中国靠我们共同参与和建设。小明是我们班里的一位同学,让我们一起感受他的一些经历。
 
经历一:小明小时候曾被人偷走,幸运的是警察抓获了犯罪分子,救回了小明。
经历二:爸爸脾气暴躁,经常打得小明伤痕累累。邻居发现后报警。警察告诉小明的父亲,如果再这样将被行政拘留。此后,爸爸转变了对小明的教育方式。
经历三:小明大学毕业后,看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反复强调依法治国,看到社会上一些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回想起自己的过去,他决定从事法律工作。
(1)经历一、二中,小明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小明从事法律工作的原因。
(3)根据小明的经历和右图回答,法治的力量具体体现在哪?这种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两年,中国以“中国梦”开篇,从作风建设和重拳反腐突破,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不断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
误的打“×”。
①从现象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前我国倡导建设的“一带一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要求。(   )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
(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是如何体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案例,回答问题。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投毒案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二审公开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1)林森浩的行为体现了犯罪的哪些基本特征?
(2)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分别属于哪一类刑罚?
(3)林森浩投毒案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4)这个案例提醒未成年人应该提高哪些意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材料二: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
材料三:2014年11月20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自首个国家宪法日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在国家宪法日当天,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的测试范围。
(1)会议为什么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2)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3)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重大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是APEC成立25周年,也是中国时隔13年再次举办A.PEC.会议。中国的倡议占该会议上百项成果的一半以上,中国展现出来的决策力、组织力、动员力也令全球叹服。
材料二:在北京APEC会议上,21个经济体就反腐合作达成共识,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宣布成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携手打击跨境腐败行为。
(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为什么要开展跨国反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大政我关注
材料一:下图是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引发热议的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
②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  )
(2)结合时事,试列举3则我国改革亮点举措。
(3)要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扬什么精神?为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有关代表团审议时,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用“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来指导工作。
(1)你认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依据有哪些?(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2)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支撑带”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形成的“3+4”多点支撑大区域发展战略 ,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一轮版图。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简要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如何趟出一条新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1)请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分别归纳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2014年3月9日通报,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沈培平是今年以来第4位被调查的省部级官员,也是十八大以来第22位被调查的省部级官员。近期,中纪委又对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接连落马的省部级高官,让社会各界看到了中央“打老虎”的决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什么治国方略?为什么要实行该方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会收集——2015年3月3日至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与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简称“两会”)在北京召开,东东以手抄报的形式,积极宣传“两会”精神,请你和东东一起完成手抄报的编写。


【时事观象台】
(1)“四个全面”是2015年两会的关键词。“四个全面”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热点追踪】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宪治国的原则。
(2)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漫话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3)请你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国家的美好景象。(写出两项即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1月23日,在“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强调了反腐败的“三性”,即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他说,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这透露出中央近期反腐败工作的方向和基调。而在此前一天的中纪委全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材料二:2014年2月18日,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马年第一位被查的省部级官员。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欧洲时报网刊文说,连日来中共反腐大戏连台,这表明中共反腐斗争走向纵深,“打虎”行动正在深入“虎穴”,“大虎”、“群虎”一起打。这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和法制建设的哪些观点?
(2)作为中学生,今后你应怎样为抵制腐败现象做出积极的贡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我认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的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就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雷锋
材料二:近几年,有这样一群普通人,获得了人们最热烈的掌声。“最美司机”吴斌 、“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雷锋传人”郭明义、 “最美妈妈”吴菊萍、“最帅交巡警”王静;……爱心团体很好的诠释了“爱与责任”,他们所表现的高尚道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是我们全面加强和改进道德建设的生动教材。
(1)结合“公民的基本义务”内容看,材料一中雷锋的日记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有同学认为:依法治国需要把加强道德建设作为核心。请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4年的工作并系统部署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以下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部分摘要。

(1)材料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全国人大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2)摘要一中我国啃的这些“硬骨头”体现了我国哪项基本国策?运用这一国策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设立自贸区的必要性。
(3)阅读摘要二“民之疾苦,国之要事”,你认为当前的民生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些问题?(请列举三例)这些民生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
(4)摘要三中政府“有权不可任性”,听起来幽默诙谐,却隐含着深刻的涵义。政府的权力来自哪里?政府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有权不可任性呢?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除了政府部门“有权不可任性”外,全国人大、司法机关、公民个人分别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必须立法先行,提高立法质量。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对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进行逐条审议、修改;2015年3月两会期间,政协会议讨论了立法法的修正案草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赞成2761票,反对8l票,弃权33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材料二: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
(1)《立法法》的修订过程体现了哪些国情知识?
(2)为什么“四个全面”要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厉行法治的要求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