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材料一:据京华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至今,全国至少已有75名省部级以上高官落马,其中26人已被判刑,2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另有19人尚未进入司法程序(见下图)。

材料二:新华网天津6月11日电 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周永康当庭表示,服从法庭判决,不上诉。
(1)材料一、二体现了第五单元《与法同行》中的哪些道理?(不少于三个角度,6分)
(2)请你联系实际,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腐败有何重大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述事实材料和漫画体现了思品课的哪些基本观点和知识?(写出5个方面的要点即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3月3日至13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还听取和审议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2014年10月 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是其中部分摘录:

摘录一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摘录二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摘录三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利益。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表明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的性质是怎样的?
(2)结合九年级教材知识回答,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说明了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3)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一要求?
(4)根据摘录三,说说我国制定该《决定》的出发点是什么?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是公民在依法行使哪一政治权利?公民在行使这一权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三月在北京召开。今年的两会上,以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出发点的“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点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每个人都有自豪感尊严感;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1)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项   目
知   识   链   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成时间: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的地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时:            
                                                      
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地位:

材料二:反腐倡廉:标本兼治依法反腐
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2015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如何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要加快制度建设,加强反腐立法,“最好的制度要以法律的形式呈现”。
(2)看了上述材料二后,九(3)班同学围绕加强反腐立法与实现依法治国的关系展开了讨论,樊符同学认为“加强反腐立法“打虎拍蝇”,不仅能实现依法治国,也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你认为他的这种说法正确吗?请你试加辨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做文明消费者】
勤学苦读三年,小明得到了父母一个承诺:无论他中考成绩如何,全家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小明的父母也有所顾虑,从未出过如此远门,在人生地疏的地方被人欺负该怎么办。
新《旅游法》于2013年“十一”颁布并执行。《旅游法》规定,旅行社和当地景点若存在欺诈、“宰客”等行为,将给予严厉处罚。新《旅游法》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处罚也作了明确规定。游客如果在名胜古迹上刻画、涂污,最高会受到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无视当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引发摩擦和矛盾的,将承担法律责任。据此回答:
(1)针对小明父母的顾虑,请你说说作为消费者,他们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2)依据材料,说明新《旅游法》可从哪些方面保障和促进文明旅游建设?
(3)去民族地区旅游,小明应如何做好文明游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材料二: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时指出,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宪法是我们根本的活动准则,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过的有关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决定》围绕宪法确定的一系列事项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报告》的内容,体现了哪些法律知识(观点)?
(3)为防止、减少乃至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从国家层面来讲,你认为应该如何做?(至少回答3个方面,6分)
(4)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此,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如何去做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3月5日到1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为全面报导两会,媒体各出奇招,某网媒推出“两会大明白之小明系列”——奔跑吧小明,和大家共探两会。
【两会大明白之总理关心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让小明很奇怪:总理日理万机,为什么还要关心我们看书这种小事呢?
(1)请你从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帮小明分析原因。。
【两会大明白之总理说了啥】小明整理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招待会中的“妙语”,发现那些亮点也正是对我国实施的各项战略、方略及国策的敲打和再强调。
(2)根据“妙语”,写出相应的国家政策。

总理“妙语”
相应的战略、方略、国策
大道至简,有权不能任性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请你(台湾TVBS记者)传递一个“定心丸”,大陆将会继续维护台资企业和台商的合法权益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两会大明白之修法影响啥】大会最后做出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小明很高兴地发现看似与老百姓生活离得很远的“管法的法”,它的修改对我们非常有利:一是征税不再“糊里糊涂”,政府收什么税、向谁收、收多少、怎么收,都要通过人大来立法决定;二是限行、限购不再“任性”;三是“我”的意见变得更重要,立法要扩大公众的参与,更接近地气,更能够反映人民意愿。
(3)小明受到鼓舞,他希望将来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中有具体保障未成年人休息时间的条款。小明的愿望要付诸实施,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两美嘉兴”,打造江南水乡典范,是嘉兴人民的新期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江南水乡典范”建设中,嘉兴市投入巨资,修缮烟雨楼古建筑群、陈阁老宅、莫氏庄园、绮园……彰显了美丽嘉兴的文化底蕴。
(1)材料一反映嘉兴市在“江南水乡典范”建设中是如何对待优秀民族文化的?
材料二:在“秀美乡村”建设中,青莲寺村某养猪专业户主动拆除猪舍,经济损失约200 万。此后,他创办家庭农场,帮助退出生猪养殖的农民增收。为该村成为“美丽乡村”做出了贡献,得到了村民广泛赞许。
(2)运用“塑造良好道德”的有关知识,说说该养猪专业户得到村民赞许的原因。
材料三:在“两美嘉兴”建设中,落后产能的淘汰,拆迁的合理补偿,大气污染的治理等问题需要运用法治手段来解决,需要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强化民众的法制意识。
(3)结合材料三,分析在“两美嘉兴”建设中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法治国 点赞“反腐”】
材料一:从“猎狐”2014到“天网”行动2015,从国内重拳反腐,到海外全面追选贪腐,2015年反腐将持续,反腐在路上,打虎没有完成时。
材料二:两会热词:没有不被查处的“铁帽子王”。
大河带领“依法治国”学习小组学习了上述两则材料,充分讨论后,形成了以下问题:
(1)“我要为我国的‘反腐常态化’点赞!”大河充满激情地说,请你帮助大河归纳几条为我国“反腐常态化”点赞的理由。(至少答出3方面)
(2)没有不被查处的“铁帽子王”。可以运用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加以论证?(至少答出四个方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好时代。
材料一:《我们的美好时代》歌词节选:天蓝蓝,岁月如歌,山水同唱;地宽广,国富民强,收获希望;梦已固,好事连连,好运长长;想成真,书写华章,日子旺旺;我们的时代在美好中畅想。
(1)“国富民强,收获希望”,“我们的时代在美好中畅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3日在北京闭会。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决定》规定,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同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惩治腐败不手软 保驾护航靠法治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反腐败力度。昔日高官戴上手铐,将在铁窗中度过余生,为自己的贪婪、腐败、滥权付出代价。中纪委强调,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严厉惩治腐败。 
材料三:2014年4月27日,广西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广西一号传销大案”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系列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118名被告人均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分别被 判处10年至1年7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被处以人民币200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罚金。
请回答:
(1)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我国法律的哪些基本特征? 
(2)材料三中的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  
(3)运用《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提几点建议。(回答三点即可,3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题:
“辣条”,最近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零食”,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便宜又好吃的美味。然而,临近“3·15”辣条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又被曝出。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搜集了有关“辣条”话题的资料,请你一起参加探讨。
【童年的最爱】
对囊中羞涩的学生族而言,小包装辣条真是“便宜又好吃”的美味。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门口的小卖店里都摆满了各种品牌的辣条。每到放学,许多学生走出校门的第一站就是走进小卖店:“老板,一包辣条。”在回家的路上,你会看到很多边走边吃辣条的同学,辣条成为他们的最爱。
(1)结合材料,分析小包装辣条成为小学生最爱食品的原因,并探究蕴含其中的心理因素是什么?
【脏得不得了】
“辣条”学名是叫“面粉熟食”或“调味面制品”,是由“面粉+辣油+食品添加剂”制成。原料如此简单的小食品,为何会招致“不健康”“不卫生”的质疑?藏身于偏远乡村的“黑工厂”“小作坊”成了挖不净的“毒瘤”,一些辣条就可以这般“任性”。郑州某辣条厂:几乎没人佩戴口罩和手套;上完厕所的女工手都没洗就回到工位;紧挨辣条厂的是玩具厂,迎风飞散的油漆微粒飘进辣条厂……
(2)谈谈上述辣条“黑工厂”的行为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舌尖上安全】
2015年3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对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工作安排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加强源头治理,强化过程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构建统一权威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切实保障“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
(3)有人认为:“政府加强监管,就能够切实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请你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有关代表团审议时,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用“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来指导工作。
(1)你认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依据有哪些?(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2)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支撑带”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形成的“3+4”多点支撑大区域发展战略 ,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一轮版图。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简要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如何趟出一条新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必须立法先行,提高立法质量。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对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进行逐条审议、修改;2015年3月两会期间,政协会议讨论了立法法的修正案草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赞成2761票,反对8l票,弃权33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材料二: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
(1)《立法法》的修订过程体现了哪些国情知识?
(2)为什么“四个全面”要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是中国15年来首次修改立法法。其中第五条修改为:“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材料二:为了立“良法”,行“善治”,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积极探索,突破“闭门造车”樊篱,全面倾听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确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中的哪一要求?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的理解?
(3)材料二中各地做法体现了公民享有什么政治权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这一权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厉行法治的要求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