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一切国家机关都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职权,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以上材料表明,我国实施什么治国方略?
(2)简要说明实施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和重要环节。
(3)结合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应该怎样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法治国家】
信息一: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政府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预防、及时纠正机制。
信息二:四中全会公报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1)信息一是如何体现“建设法治中国”实践的?
(2)有同学认为,青少年只要学法、懂法,就能树立法治观念。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无论是“治”国、倡“廉”,还是抗“霾”、建“网”,“法律”都是必要的前提和保障。
材料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法治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群众“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访不信法”,遇事找熟人、走关系等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地方“工闹”“医闹”“拆迁闹剧”等情况比较严重。
(1)材料一体现我国坚持什么治国方略?根据这一方略的基本要求,对图片①、②、③合理排序。(用序号表示)
(2)结合材料二,谈谈干部和群众应如何增强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
阅读上面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要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重大问题?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除了要建设完善的法治体系外,还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而事实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下面是从总书记几次讲话中摘录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物必先腐,而后生虫。”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治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惕啊!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片段二:权力运行不见阳光,或有选择地见阳光,公信力就无法树立。执法司法越公开,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要深入推进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1)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何重要意义?
(2)为形成反腐机制,让领导干部不敢腐、不想腐,我们应该如何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法行政 法不可违】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国民关注的焦点。今年李克强总理一句“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引爆网络。许多人欢乐地转发着这句鲜活的网络语言,更多人则看出了总理此番表态背后的“别有深意”。“有权不可任性”,是在提醒公权者要“遵守规矩”,更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宣言。
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有权不可任性”这一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法治国家 共创美好环境】
材料一:2014年10月23日,党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鲜明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二:张丽同学摘抄了《决定》的部分内容:
摘抄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摘抄2: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材料三: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保法正式实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强化了法律责任、加大了处罚力度,首次写入生态保护红线、设计按日计罚制度、增加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等,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1)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原因。
(2)材料二中张丽同学的摘抄体现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哪些基本要求?
摘抄1:                     
摘抄2:                     
(3)根据材料三,结合我国的国情,谈谈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意义。
(4)“修订后的环保法”将每年6月5日定为环境日。作为青少年,你打算怎么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11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及重要改革举措: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材料二:全会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综上所述,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理论依据
(2)针对材料二,有同学认为: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全而推进依法治国。请你评析这一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弘扬宪法 保稳定和谐】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2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迎来的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全国各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设立宪法日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治国基本方略?
(2)这一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依据是什么?该依据具有怎样的地位?
(3)上述材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中的哪一方面?
(4)请你就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参与建设法治国家给同龄人提出几条可行性建议。(至少两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65周年看身边变化”主题讨论会正在光明中学九年级2班举行,同学们正在分享着彼此的感受并回答彼此提出的问题,请你来参与: 
小剑:我感受最深的是身边的人们变富了:科学种养起来的、有开专营店富起来的。看来致富的门路真多啊,人们应该感谢党的好政策。 
小敏:我感觉社会更文明了,以前常听我爸说起小时候村子之间打群架的故事,现在打群架的少了,打官司的多了。在这样一个法治社会,我们也该培养自己的法律素养。 
(1)人们开创了哪些致富的源泉?是什么制度让这些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从打群架到打官司的转变中,你看到了什么?作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的法律素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同学们按照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积极参与其中:

年份
19个援疆省市投入
援疆资金(亿元)
实施援疆
项目(个)
2014年
110.1
1106
2015年
113.75
1065

(1)上表说明我国实施什么总体战略?以上做法有何意义?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对此范力同学认为:只要全民参与科学立法,做到法律内容上平等就行了。
(2)请你对范同学观点的进行点评。
平等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3)我们应怎样平等尊重他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二:漫画《“铁腕”治污》

材料三:“APEC蓝”——2014年新的网络词语,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通过努力让“APEC蓝”保持下去,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2)观察漫画,2014年修改的“史上最严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有人说“只要制定了这部法律,我国的环境问题就能够解决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三谈谈如何让“APEC蓝”变成“中国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蒸汽机的发明和机器工业的诞生,使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长,森林被采伐,煤炭被开采,江河湖泊以及新兴工业区的环境受到了污染。因产业数量少,规模有限,对环境的污染基本上局限于陆地。
材料二:随着电站、化工厂的兴建和汽车、远洋货轮及飞机的问世,人类开始疯狂地开采和消耗煤炭和石油等矿物燃料,污染由陆地迅速扩及海洋和天空,地球环境开始受到人类“立体污染”的冲击。
材料三:计算机的普及、核能的利用、卫星及宇宙飞船的升空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环境并没有因为高科技的发展而避免再遭重创。海洋污染、核污染、太空垃圾、电子垃圾等都成为新的环境问题。地球环境再次遭受“超立体污染”的冲击。
材料四:2014年9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意见稿,我国将建立重污染天气检测预警体系。可能发生严重雾霾等重污染天气时,省级人民政府须适时发出预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依据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应急响应,采取责令有关企业停产限产、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等应对措施。
(1)材料一、二、三论述的环境污染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2)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世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现象?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环境污染历程的特点。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什么治国方略?防治大气污染需要我们怎么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一:法治中国的世界回响。据国外相关媒体报道,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提升中国的国家治理,将对改革、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在世界的注视下,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新的路线图已经展开。国际社会相信,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将为世界带来谋发展、促繁荣新的信心与希望。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举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国家公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1)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国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青少年如何为落实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作出努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中央大力取缔特权:整顿公园里的“会所歪风”,关闭机场的VIP候机厅,将公共资源还之于民,将少数人的特权和奢靡性消费转换为公众的利益。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材料三: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加大了对腐败犯罪的惩处力度,法治精神已在对丁羽心等人的判决和“天价罚金”中呈现,保持“打虎灭蝇无禁区”的高压态势,不仅周永康、徐才厚等高官纷纷落马,一些违法的科级干部和村官也被查处。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哪些知识?
(2)材料三是如何体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的?
(3)结合材料,谈谈高官违法亦受惩罚对我们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厉行法治的要求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