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背景材料:2014年7月11日,汕头市网民陈某在其微博上发布扭曲事实真相、捏造虚假情节的帖子,煽动群众到某镇政府门口聚集,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汕头市公安机关依法对散布谣言的陈某处以治安拘留十天。对此,中学生小路和小徐讨论起来,小路说:追究陈某的法律责任体现依法治国的要求。小徐若有所思地说:我担心这样做会侵害公民的言论自由。
请你对小路和小徐的说法加以辨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十八大后,借力中央高层惩治腐败的决心,中国“网络反腐”多处开花,20多天之内,十多名被查官员中,超过半数与网络举报有关,引发一波又一波网络围观热潮。网络时代,人人都有一个“麦克风”。在网民看来十分给力的“网络反腐”,其实也是把双刃剑,除了其中或多或少含有偶然性、娱乐化的成分之外,“误伤”也时有发生。
材料二:2014年12月5日,“打老虎”又更新了剧情。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周永康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材料共同表明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样的基本方略?
(2)你认为实施这样的基本方略有何重要意义?
(3)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你认为应该如何实施。
(4)你认为实施这样的基本方略有什么基本要求?
(5)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来参与依法治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网络是人们交流、信息共享的重要媒介。一方面,网络逐渐成为释放中国社会“正能量”的一个重要平台,尤其2013年这种网络的“正能量”表现更为突出,从突发灾难的守望相助,到公益行动中的慷慨解囊,从网络问政中的良性互动,到微博反腐中的锲而不舍,这种“正能量”在一系列网络事件中得到施展和印证。另一方面,网络也成为传播谣言等不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让网络成为集聚与传播“正能量”的平台,也是广大民众的期望。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问政平台已经成为网络议政、民智汇聚的重要阵地。2013年,我国政府众多部门创新构建微博、论坛与问政平台的连接通道,及时汇集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的各类涉及民生的信息,将“网络问政平台”打造成一个传递民声、了解民情、福泽民生的信息平台,使“网络问政”全面提速。
材料三:2013年9月9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该解释根据信息网络谣言行为的动机、影响、传播范围等明确了其罪责。同时,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清网”专项行动,将扰乱网络秩序、危害社会稳定的“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大V”绳之以法。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用网络传递正能量属于发展先进文化哪方面的内容?能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政府将“网络问政平台”打造成一个传递民声、了解民情信息平台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我国国家机关的举措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些要求?对广大网民有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先后参加了上海、江西、广西、吉林等代表团的审议,并结合各地方的情况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每一次讲话都是在用“四个全面”的精神指导地方工作,对当地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即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横线部分第一个解决的方法即是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从而让每个人都有自豪感尊严感,请填充。
(2)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3日落幕。中央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历史上是首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近年来,学校中人情消费愈演愈烈,庆祝生日和节日、朋友相聚、毕业留念等都成为人情消费的理由。例如:有的校园里流行互贺生日的风气,互送生日礼品逐渐成为时尚,而且礼品要拿得出手,似乎礼品档次越高,友情越深厚。
结合材料回答:
(1)不理智的“人情消费”缺乏一种什么精神?
(2)你认为怎样处理好财富中法与德的关系?
(3)请你就如何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提几点建议。(至少三个方面,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注时政热点,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以下是实施的相关内容,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知识链接】
(1)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2)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和谐社会的哪一特征?

【探究问题】
(3)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是什么?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深度分析】
(5)我们自己的路指的是什么路?
(6)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7)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前进,还要始终保持哪一作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3月10日,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人民法院加大庭审公开力度,建成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各级法院直播案件庭审4.5万次;建成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3858份,地方各级法院上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164.6万份。
材料二:自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自2007年开始,我国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榜样传递着正能量,感动着、激励着人们向善。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请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主题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邹大江的演讲稿中有这样一段话: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人距离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但“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
征程上,我们看到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之举,更期待用制度的“笼子”把权力装下;我们为“神九飞天”,“蛟龙入海”而喝彩,更期盼越来越多“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我们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将“成由勤俭败由奢”长鸣耳边。让我们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指的是什么?
(2)实现中国梦,必须时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老虎”“苍蝇”一起打,并用制度的“笼子”把权力装下。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和法制建设的哪些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学以致用”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苏北A县某乡镇中学九年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开展了很多活动:
感受成就:同学们通过走访有关部门调查了该镇与县城发展状况,以下是相关统计表:
苏北A县某乡镇发展状况调查表(局部)

           时间
项目
1985年
2005年
2009年
乡镇居民年平均收入
1853元
11653元
23459元
主要收入来源
承包责任田
个体蔬菜贩运
广泛出现
民营蔬菜深加工企业
数量迅速增长
县城居民年平均收入
3210元
27765元
30558元

(1)从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辨理明义:材料一: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二:2014年9月20日是全国第十二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各地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明理导行:李欣是一名职业高中刚刚毕业的学生,学的专业是服装裁剪。李欣并不愿意进厂工作,而是想通过自己手中的云剪,裁剪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她从小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世界顶级的服装设计大师。父母愿意支持女儿成就理想,多方筹资想帮她开一间小小的裁缝店。
(3)李欣的爷爷奶奶对李欣上职高一直有意见,认为上职高和自己“开店”是没出息的表现。
如何你是李欣的同学,请用所学的知识帮李欣向其祖父母说明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时事链接]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总书记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法治路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包括建设五大体系、推进三位一体建设等四个具体目标。本次会议开启了法治中国的新征程,描绘了“中国式法治”蓝图。
(2)站在国家角度,谈谈如何实现“中国式法治”蓝图?
[外媒关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重要战略部署,中外瞩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世界如此关注中国的改革发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世界如此在意中国的未来走向。
(3)依据“世界如此在意中国的未来走向”,我们明白了什么?
[投身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法治中国”已然成为本年度的热词之一。然而,全民守法、人人信仰法治才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注入新的法治价值观,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更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
(4)当代青少年应该怎样投身法治中国建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治中国,坚实足印]
关于“依法治国”的内容,某校9年级(2)班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请你参与。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设“法治中国”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公布,法治位列其中,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材料二: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议题,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高度。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字之差,但更清晰地告诉我们如何推进法治进程。
(1)请运用“做守法公民”的相关知识,结合观点谈谈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做了一些归纳,请根据情境完成表格内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0月 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是其中部分摘录:

摘录一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摘录二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摘录三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利益。

(1)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为什么一定要向宪法宣誓?
(2)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一要求?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这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什么要求?
(3)根据摘录三,说说我国制定该《决定》的出发点是什么?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是公民在依法行使哪一政治权利?
(4)结合材料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党中央为什么首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全会的主题?
(5)结合实际,谈谈你能为建设“法治安徽”做些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新法还从法律层面加大惩罚力度,明确提出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按日连续计罚,罚款将上不封顶。2013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开始实施。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以及景区的权利义务将有明确的法律准绳。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发展从此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轨道。
材料二:“中国式过马路”、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出现中文“XX到此一游”,中国游客大闹航班等现象层出不穷,桂林“十一”黄金周期间,各旅游景点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屡见不鲜。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治国方略?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就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在经过四次审议之后,于2014年8月3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完成了20年来首次大修。修改后的《预算法》更加详细地规范了预算编制和调整,对未按规定编制、调整预算等行为,引入“追究行政责任”的惩戒规定。修改后的预算法明确规定,经人民大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律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阅读材料,说说上述材料体现哪些所学知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四中全会提建设“法治体系”。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原因探析]
(1)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说明了什么?
[法治论坛]
(2)维护法律权威,保障人民权益,需要树立法治观念。请你就如何树立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提出具体的建议。
[现象透析]
(3)反腐倡廉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顺应了时代,顺应了民心。
请结合《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谈谈老百姓对重拳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为什么会拍手称快?
[各抒己见]
(4)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班会课、黑板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来学习《决定》。你在参加这些活动中有什么收获,让大家分享一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厉行法治的要求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