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实施依法治国、维护国家安全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法律依据](1)该法第一条指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了什么?
[依法治国](2)该法指出:任何个人和组织违反本法和有关法律,不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或者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体现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方略?实施这一方略有何意义?
[维护安全](3)该法第三条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从而开启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时代。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人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立法、行政还是司法,全面依法治国的步履坚实而有力。
某校九年级同学围绕“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
【理论探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依法治国的实施进程,同学们收集到了以下资料: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15年两会的立法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从审议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到修改行政诉讼法破解“民告官”难题……更加注重反映民生诉求、回应社会关切。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治之关键,在于政府依法行政。60个国务院部门集体“晒”权力清单,三分之一以上省份公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
(1)同学们收集到的以上资料让你联想到了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中的哪些方面?
【出谋划策】
(2)2015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宪法日,某班准备在“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进行有关宪法知识的宣传,请你为他们设计几种有效的形式。(不少于三种,试卷中出现的除外)
【实践交流】
(3)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以“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的演讲会,请你将演讲稿的标题和要点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标题不能引用试卷中已经呈现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材料二: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后,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材料三:我国宪法的制定,需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代表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的制定、修改只需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
材料四:2014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等多家主流网络媒体开辟了“‘两会’直通车”,邀请部分“两会”代表、委员与网民互动交流。网民积极参与并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有些意见被代表、委员吸收到自己的议案、提案中。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宪法怎样的法律地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4)青少年应如何对待宪法?
(5)材料四体现了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14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到来前夕,某中学九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以“宪法在我们身边”为主题的活动。
[资料组]2014年11月14日下午,深圳福田区5名新任命公职人员面对国徽,庄严向宪法宣誓。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后,深圳首次举行公职人员就职宣誓活动,在广东省也属首次。
[实践组]分头采访了运用法律手段讨薪的农民工、举报制作假冒伪劣产品的消费者、按照程序查看政府“账单”的网民……
(1)资料组收集的资料中,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
(2)在实践组分头采访的这些人身上,体现出法治社会对公民的哪些要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目,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在全国展开。我国要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此,九年级某班的同学们在班级举行主题班会,一起学习探讨宪法。以下是几位同学在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片段:
同学甲:“习主席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所以,我认为依法治国的前提就是依宪治国”。
同学乙说:“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目,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请你根据同学们的言论,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评析同学甲所说“依法治国的前提就是依宪治国”这一观点。
(2)请你分析为什么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九年级的同学了解到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于是他们在班级的QQ群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叮叮】听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依法治国,首先坚持依宪治国。全国人大对《立法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前提。
【当当】对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嘛,《立法法》的第一条是这么规定的:“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据宪法,制定本法”。
【滴滴】我还听说现在建立了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要公开向宪法宣誓。
【哒哒】不仅仅如此,宪法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对我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做了明确的规定。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叮叮的看法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2)当当,滴滴,哒哒分别从哪些角度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为此,某校做了一个专项宣传板报。(共4分)

(1)“宪法原文”表明,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如何?
(2)我们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完善各种监督机制,我们在行使监督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那么——
(1)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青少年应如何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每年12月4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八年级某班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相关活动。
(1)活动一:说一说 在宪法实施过程中,作为青少年学生,你应该怎么做?(4分,答出两点即可)
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但有权不能任性。备受关注的“秦火火”因诽谤、寻衅滋事罪,朝阳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秦火火”明知系捏造的事实,仍然在网上散布谣言,相关信息累计被转发4100余次。
(2)活动二:辩一辩  有同学认为,在网络上留言也有那么多规矩,这不是限制我们的权利吗?请运用《与法同行》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014年12月4日被定为我国第一个宪法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被称为中国包装装潢第一案的“红罐之争”案件,经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长达19个月的审理后,于12月19日一审公开宣判。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因违规使用广药集团的王老吉商标、包装和配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被判构成侵权,赔偿广药集团经济损失1.5亿元及合理开支26.521万元。
(1)根据材料一说说公民与宪法的关系。
(2)加多宝公司侵犯了广药集团的什么权利?上述案例体现依法治国的哪些基本要求?
(3)上述两则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注时事——法治中国

【时政聚焦】
(1)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以:“          ”为主题召开的中央全会,全会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②     ③   ,并明确提出    ④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我的思考】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2)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我的行动】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于是在2014年11月20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自首个国家宪法日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在当日,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3)请为本次宪法学习教育活动设计一种活动形式。
(4)树立宪法意识.从我做起。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利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为什么要“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公民应有的责任担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法联系你我他]
(1)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宪法日。南昌某校开展宪法宣传活动,九年级小明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的根本性的问题,如国家基本制度、根本任务、政治制度等,离我们生活较远,与我们青少年无关。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法律保护有依据]
(2)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国依据宪法制定的专门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部法律名称)。
[依法维权有方法]
(3)春节前夕,小明在南昌某商场购买了一套新衣服,春节期间,第一次穿上就发现有破损,春节假期结束后,商场以商品一经售出,不以退换且时间过长等为理由,拒绝小明要求退换的要求。聪明的你,相信能用所学知识,为小明依法维权支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与法同行》这一单元里,有一些寓意深刻的“不等式”:
(1)宪法>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该不等式体现了什么法律知识?
(2)请判断:是“法>权”,还是“权>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边漫画,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2)苏小菲下午遭遇到什么不幸?请你为她出出主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宪法规范权力运行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