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正确的说法。打“√”。
(1)那个掉剑的人错在不应该刻记号。( )
(2)那个掉剑的人错在不听别人的提醒。( )
(3)那个掉剑的人错在不懂得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做法。( )
在正确的句子后面的括号里画“√”。
1、“降落伞”这个词语中的“降”字,读音是“jiàng”。( )
2、蒲公英妈妈为孩子旅行准备了铠甲。( )
3、“观查”这个词的书写是正确的。( )
判断对错。
1、丹顶鹤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 )
2、传说天鹅是神仙的伴侣,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 )
3、我国吉林省是丹顶鹤的第一故乡。( )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并仿写一个比喻句。
(1)因为被沙滩阻止着,它便吐出一堆白沫而退下去,但又前赴后继地拥上来,像非将这片沙滩征服不可。 ( )
(2)渔火和灯标,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 )
(3)我一回头,只见一只大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过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 )
(4)我首次钓鱼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般。( )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宇丁“×”)。(5分)
(1)“淋透了他的身子。”这句是对的。 ( )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文学家苏轼的千古名言。 ( )
(3)“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 )
(4)赞美别人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恰当。 ( )
(5)“涌”“汇注”“喷吐”“冒”有的词可以写泉水流动,有的不可以写。( )
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乘坐”的“乘”读“chéng”。( )
(2)“柿子”的“柿”的音序是“sh”。( )
(3)“目不转睛”的近义词是“聚精会神”。( )
(4)“蜜蜂飞得低,几乎要触到地面”中的“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 )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维写的。( )
修辞判断。
(1)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 )
(2)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会忘怀吗?不,永远不会。 ( )
(3)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像无数小精灵在快活地眨着眼睛。 ( )
(4) 人与山的关系是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 )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贝多芬的《月光曲》是一首钢琴奏鸣曲。 ( )
《楚王好细腰》选自《墨子》一书。 ( )
《东施效颦》一文中“妻子”与“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是同一个意思。 ( )
古代汉语中“走”与现代汉语中“走”是同一个意思。 ( )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去掉“难道”一词,原句主要意思不变。(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望洞庭》的作者是李白。( )
(2)漓江的水有三大特点:静、清、绿。( )
(3)《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 )
判断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明艳”的近义词是“鲜艳”。 ( )
(2)“山势”和“气势”两词中的“势”都是“表现出来的情况”的意思。 ( )
(3)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时,由外洞直接进了内洞。 ( )
(4)内洞的特点是大而黑。 ( )
判断下面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妈妈听了,好像不愿与我争执,只是微微一笑,就又去忙她的事了。( )
2.田螺像个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墙壁上。( )
3.它的样子很像背了躯壳的大蜗牛。( )
判断,在括号里打“√”或“×”。
1、“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这句话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
2、《西游记》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 ( )
3、“我已经将要毕业了。”犯了用词重复的错误。 ( )
精彩判断。(判断是否比喻句)
1.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 )
2.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 ) 3.她胳膊下面夹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物,上面打着红色的蝴蝶结。 ( )
4.在同学们的目光中,约翰像一只被捕获的小鹿一样惊慌不知所措。 ( )
画线的音节对的有哪些。
无聊(1áo) 吹拂(fó) 涨水(zhàng)
颠倒(diān) 萤火虫(yín) 窃笑(qèi)
长廊(nàng) 要挟(xié) 呢喃(1àn)
判断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1、这些衣服轻柔极了,像蜘蛛网一样。( )
2、麻雀失去了理智飞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