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语文基础知识
拼音
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拼音拼写规则
声调与标调
字母(表)
隔音符号
汉字
偏旁部首
间架结构
基本笔画
笔顺规则
写字姿势
写字规范
查字典
错别字
易读错的汉字
汉字读音
看拼音写汉字
汉字临摹
汉字的字体演变和造字方法
猜字谜
形近字
同音字
多义字
形声字
象形字
独体字
合体字
会意字
词语
词性
词的感情色彩
成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多义词
词语结构
词语的归类或排列
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组词
造句
选字词填空
词语搭配
词语的仿写
关联词
多音字词组
量词
易混词
语气词
“的、地、得”的使用
看图写词语
网络用语
补全词语
句子
句子的构成
句子的关系
连词成句
改写句子
补充句子
句子排序
句子仿写
句式与句式转换
扩句和缩句
修改病句
句义
标点符号
修辞
谚语、俗语及惯用语
歇后语
谜语
对联
名言警句
对子歌
朗读
文学常识
节气
十二生肖
重要节假日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年代
中国的组成
童话及神话故事
邮票
市花
名家名画
作者生平及代表作
名著
中国戏曲
课文识记
诗歌默写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背诵
课文理解
课外知识积累与搜集
课文名句积累
课外阅读
语言表达及应用
口语交际与实践
看图说话
使用礼貌语言
劝告
辩论
采访
广告
言外之意
口语交际
实践作业
宣传标语
阅读鉴赏
语段阅读
语段阅读
听力与听写
诗歌鉴赏
诗歌翻译
诗的抒情方式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的人物形象
诗的思想情感
诗歌意境鉴赏
爱国诗
亲情诗
友情诗
送别诗
咏志诗
思乡怀人诗
写景咏物诗
借物喻人诗
边塞风光诗
其它类别诗歌
文言文阅读
一词多义
文化及文学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文字句的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古今异义
通假字
常见的语气词
字词翻译
写作特点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小说
散文
童话、寓言
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
找文章关键句子或段落
划分段落层次
划分文章段落
概括段意或层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给文章加标题
体会文章主题
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表达顺序
文章详略的方法及作用
文章的表达方法
人物描写
自然段
找中心句
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
文章结构
说明方法
作文
写话
看图写话
想象写话
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写话
应用文
请假条
借条、收条
领条
日记
周记
留言条
通知
启事
书信
读后感
观后感
表扬稿
感谢信
建议书
板报稿
会议记录
新闻
发言稿
演讲稿
广播稿
申请书
倡议书
调查报告
解说词
大作文
记叙文(叙事)
记叙文(叙人)
记叙文(状物)
记叙文(写景)
扩写作文
续写作文
改写作文
缩写作文
看图作文
童话作文
想象作文

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水光潋滟晴方好
潋滟:                                                 
句意:                                                  
2.湖光秋月两相
和:                                                           
句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加油站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诗歌写的季节是。
2. 诗句中描写月亮和泉水的诗句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读诗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 解释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2. 解释诗句的意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练兵场。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世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1.给多音字组词。
扁   piān(     )             曲   qū(      )
biǎn(     )                  qǔ(      )
2.诗人连用(   )个“一”,使诗歌妙趣横生,更好地表现了“独钓”的那一份悠闲和自在。
3.这是一首题在(   )画上的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4.读一读下面的词,你还能写出几个像这样的词吗?
一日三秋一日千里一目十行一无所知
一目了然一干二净一马当先一字千金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练兵场。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世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1.给多音字组词。
扁   piān(     )             曲   qū(      )
biǎn(     )                   qǔ(      )
2.诗人连用(   )个“一”,使诗歌妙趣横生,更好地表现了“独钓”的那一份悠闲和自在。
3.这是一首题在(   )画上的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4.读一读下面的词,你还能写出几个像这样的词吗?
一日三秋一日千里一目十行一无所知
一目了然一干二净一马当先一字千金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精彩回顾。
1. 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形象?(   )

A.胆大 B.愚笨 C.天真 D.热闹

2. 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练兵场。
绝句
(唐)杜甫
迟曰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迟日:春日。
泥融:春天气温升高,冻土融化。
1.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读一读,不认识的查查字典。
2.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春天来了,(   )秀丽如画,春风送来阵阵(  )。冻土融化,( )飞来飞去忙着(   ),一对对鸳鸯在(  )上(   )。
3. 这首诗虽然只有20个字,但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春天中的八种景物,两两相对:迟日对(   ),江山对(   ),泥融对(   ),燕子对(   ),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

来源:2014年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6. 咏柳 同步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课内语段阅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乃:__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__
(2)这里指________把________当做他的知音。
(3)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对于钟子期的死,伯牙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
(4)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细读课文深感悟。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道出了情投意合才是知音。判断下面两种人能不能成为知音。
(1)认为“要多为别人着想,心中要有他人”的小明和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小亮。(   )
(2)李芳拾到一个钱包交给了老师,王娟认为李芳太傻。(   )
(3)李天的心事王强总是能猜出来。(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课文链接。
(1)默写课文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第一句:                                                              
最后一句:                                                                                                                 
(2)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______时代人。因为他们二人的传说,人们把__________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理解运用。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请用“    ”画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
(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4)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什么动人情景呢?仿写句子。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
(5)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琴技的高超:                   
(6)《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能力。
C.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7)《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8)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奏者的知音。请写出两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
诗句:                                                                
名言名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语文大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课文阅读吧。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__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课文。
(2)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有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前,肯定有不少人赞美,可他为什么偏偏说钟子期是知音呢?
                                            
(4)如果让你成为两人其中的一位,你希望成为谁,说说你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 诗人用“白玉盘”和“瑶台镜”描绘
2. 从“呼”和“疑”字,我们能看到诗中儿童的形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轻松阅读快车。
(   )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é)?”徐曰:“不然。(   )如人眼中有(   )子,无此必不明。”
(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语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