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震撼世界的时刻到来了
为了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各项准备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对新生的共和国而言,这一切都是头一回,没有经验,但又不能出一点差错。为了这个开国大典,不知有多少人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也不知有多少才华出众的人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直到10月1日天蒙蒙亮,周恩来还亲自登上天安门城楼作最后的检查,然后又来到广场审视了整个布局。
这一天,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八盏宫灯,八面巨大的红旗迎风飘扬,使古老的城楼焕发着青春。显然,对她来说,从今天起将迎接一个新的时代。当时还没有电梯,登上城楼,得一步一步迈上那古老的台阶。每一个登上城楼的人,都是那么意气风发,心花怒放。特别是那些历经枪林弹雨的将领们,这时更是感慨万千。当毛泽东、朱德、宋庆龄沿着台阶走上来的时候,只是笑着举手和大家亲切打招呼,并没有组织夹道欢迎。
下午三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正式开始。广场上军乐队奏起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与此同时,鸣礼炮二十八响。接着,毛泽东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所有这一切,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现场直播传遍了神州大地。这还是新中国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现场直播,担任播音的是当时最优秀的播音员齐越和丁一岚。如今,重放当年的录音,还能听到丁一岚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国旗已经上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
(1)用“____”画出为了筹备开国大典人们所做的付出的句子。(3分)
(2)你知道礼炮要鸣二十八响的理由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知道国旗的设计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假如你就在当时的北京天安门,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
补丁
毛主席生活非常俭朴,他的衣服、袜子很多都打了补丁。
刚进北京的时候,毛主席住在香山。有一天,他要接见一位客人。警卫员找了又找,也找不到一条不带补丁的裤子。毛主席说:“有补丁不要紧,整齐干净就行。”他穿着带补丁的裤子接见了那位客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的生活仍然很俭朴。每次接见外宾,警卫员总要提醒他,坐沙发的时候要把腿收回来。因为他的袜子大多是补过的,往外伸腿,袜子上的补丁就会露出来。
警卫员多次提出,要给毛主席添置一些衣物。毛主席说,国家还穷,不能带头浪费。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
◆整篇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文章中画出来。
◆文章是通过两件事写出毛主席生活非常俭朴的。
一件是:                                      
一件是:                                      
◆“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阅读。
盘古开天辟地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 哪里抓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泥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他用了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阅读文章后填空,并根据所填内容写一个阅读提要。
(1)第1段至第5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9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0段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1段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提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盘古的描写有哪些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写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结尾围绕一个“变”字展开,表现了盘古的神力。请展开想象描述,再补充几句“变”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读书莫放“拦路虎”》主要讲__________的好习惯。读书时遇到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______________,查字典要做到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拦路虎”指的是 _____________, 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查字典有三种方法:不知读音的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会读不知意思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独体字或难检字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在阅读时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习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泸定桥离水面有()高,是由()组成的:两边(   ) ,算是(   );底下( ),(     ),就是(  )。人走在桥上(  ),就像(  )似的。现在连( )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  )。向(  )一看,真叫人(   ),(  )的河水(  )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  )下来,(   )在岩石上,(     )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     )。桥(   )的泸定城背()着山,西门正()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 )工事,()着天险,(  )地向红军(   ):“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语段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  )着红旗,有的(  )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2)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用“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4)理解重点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①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②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容人很多。
B.这句话是说天安门广场成了海洋,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
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成千上万的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
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划破长空,在广场上空回响。矫健的国旗护卫队英姿勃勃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威武高大的擎旗手,肩扛国旗,在56名护旗手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他们身后是60人的军乐队。
万头攒动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初照的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场上1 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静、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桥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对国旗无比尊敬和热爱的语句。
◆这篇短文记叙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它记录的顺序是:
人们等待一(    )一(    )一(    )
◆从文中摘录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文早知道。
课文按照“                  、大陆漂移说获得新生”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句子,回答问题。
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瞻仰”是什么意思?把“瞻仰”改为“注视”好不好?为什么?
◆五星红旗在首都北京徐徐上升,这标志着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试画一张开国大典会场示意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
《拾穗》描画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
(1)这段文字描写的是油画《 》的画面,作者(  )他是()国人。
(2)填空。
汗滴禾下土,         春种一粒粟,        
(3)劳动十分辛苦,常让人疲惫不堪,请你再写出两个表现劳动辛苦的成语。
                                                                      
                                                         
(4)这幅画上共有()名妇女,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   ),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   );扎兰头巾的妇女(  ),她显得疲惫不堪,(    );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    ),正仔细巡视那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文早知道。用文中的诗句回答问题。
(1)《小草之歌》描写了小草的特点,一      ,二      ,三      
(2)诗赞美小草无私奉献精神,一是       ,二是       ,三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课文填空。
◆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               ,红旗翻动,像                      
◆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                                                               
◆ 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指甲花
我家屋前有一个小小的花园。我从同学家移来几株指甲花栽在园里,天天浇水,盼望它早点开花。
过了半个月,指甲花长得有一尺高了。它亭亭玉立,蓬蓬勃勃,给花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一天清晨,我刚跨出屋门,就看见花园里的绿叶丛中现出点点殷红。我急忙跑过去一看,啊,指甲花开啦!
她那红红的小花儿开得很别致,像个小巧玲珑的宝葫芦。圆圆的花萼(è)像宝葫芦的盖子,那几片花瓣像是系在宝葫芦上的红绸,风一吹就飘动起来,在阳光下好似一团火苗,把四周的绿叶都映红了。
花是美好的象征,有谁不爱花呢?有的人爱牡丹,有的人爱菊花,有的人爱玫瑰……我爱指甲花。
(1)找出文中优美的四字词语,抄写下来。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说说指甲花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句子。
圆圆的花萼(è)像宝葫芦的盖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几片花瓣像是系在宝葫芦上的红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黄鹤楼送别》片段,完成后面练习。(5分)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分)
                                                                         
(2)从李白和孟浩然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说明方法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