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同吗?在意思相同的句子后打上“√”。
(1)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是日本的小泽征尔。 ( )
(2) 明明的生日是1990年4月1日。
1990年4月1日是明明的生日。( )
(3) 红红是三年级二班的学生。
三年级二班的学生是红红。 ( )
读下面两组句子,在意思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1)盲姑娘看见贝多[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芬走进了自己的屋里。( )
盲姑娘听见贝多芬走进了自己的屋里。( )
(2)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盲姑娘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是比喻句。 ( )
(2)贝多芬是德国人。 ( )
(3)贝多芬一进茅屋就为兄妹俩弹奏了一曲《月光曲》。 ( )
在意思相同的句子后面画“√”,不同的画“×”。(5分)
(1)诸葛亮说:“这事你得帮我忙!”
诸葛亮说:“这事你非帮我忙不可!”( )
(2)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
这个道理不难明白。( )
(3)跳过水帘洞要花力气。
跳过水帘洞不能花力气。( )
(4)没有谁不被蔺相如的精神所感动。
有谁不被蔺相如的精神所感动?( )
(5)难道武松不值得敬佩吗?
武松真值得敬佩啊!( )
判断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
(1)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
(2)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 )
判断下面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大风把小树刮得东倒西歪。 ( )
(2)小树被大风刮得东倒西歪。 ( )
(3)大风刮得小树东倒西歪。 ( )
(4)小树把大风刮得东倒西歪。 ( )
(5)我们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 )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反问句。
(1)他为什么要躲躲藏藏呢? ( )
(2)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 ( )
(3)战争究竟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
(4)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 )
小法官巧判断,在正确答案后面打“√”。
没有一个人去帮助这位父亲是因为:
(1)人们认为孩子们已经死了。( )
(2)这位父亲精神不正常。( )
(3)挖掘的地方太危险。( )
读下面三组句子,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 鲸把海水连同许多小鱼小虾一齐吸进嘴里。 ( )
鲸把许多海水连同小鱼小虾一齐吸进嘴里。
(2) 完成这件事很容易。 ( )
这件事好容易才完成。
(3) 霞光把小孩的脸照得红红的。 ( )
小孩的脸被霞光照得红红的。
在下面正确的说法后面括号里打“√”。
(1)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 )
(2)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 )
(3)“惊奇”和“好奇”的意思一样。 ( )
(4)“中外游客”是指外国游客。 ( )
判断。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 ( )
(2)“取笑”的近义词是“大笑”。 ( )
(3)“秦王虽然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是一个病句。 ( )
(4)《晏子使楚》这个故事的起因就是楚王想侮辱晏子。 ( )
(5)“为设果.果有杨梅。”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君平给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 )
(6)《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变化是有的, 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其中“美丽并没有改变”的理解:指德国沿街一片花海的奇丽 风景没有改变;同时指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没变。 ( )
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X)
(1)“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凡然/而长,……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不正确的。 ( )
(2)“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写出了师襄对“小溪流水”和“乐曲”共同感受——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 )
(3) “他不得不这样做”和“他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归鸟。( )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3)“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里运用了联想,反映了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 )
小法官巧断案。
1这篇课文由两封书信组成。 ( )
2山和海都希望能和对方成为好朋友。 ( )
3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