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短文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⑨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⑩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⑾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乎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⑿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事由。
①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②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
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本文给你哪些启示?
阅读《郑成功》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他们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郑军官兵。高山族的酋长特地送来了鹿皮和兽肉,要见郑成功。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锄、镰刀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高山族弟兄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如何表现郑成功的伟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因斯坦在桥上
一天,下着蒙蒙细雨,一辆小汽车向爱因斯坦的家开去。开车的是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他要去探望爱因斯坦。
忽然,他看见爱因斯坦独自在一座小桥上走来走去,边走边自言自语,还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那位朋友走上前去问:“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有个学生约我在这儿见面,他还没来。”爱因斯坦笑着回答,并没有责怪那个学生的意思。那位朋友听了爱因斯坦的话,对迟到的学生很不满。他说:“这不是浪费您的宝贵时间吗?”
“不,”爱因斯坦扬了扬手中被雨淋湿的纸片,说,“没有浪费时间。你看,我在等他的时候,已经解了一道难题。”
爱因斯坦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是多么善于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啊!
照样子写词语。
点点滴滴
成语填空。
( )来( )去 自( )自(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探望——( )
忽然——( )
著名——( )
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掌声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一天上语文课,老师让同学们轮流走上讲台讲故事。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名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小英的情况。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谁带的头,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普通话说得也很好。当她讲完的时候,教室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微笑着走下讲台。
说也奇怪,从那次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后来,小英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的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那掌声。”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用自己的掌声去鼓励别人。
说朗读课文。说说小英上讲台讲故事得到的两次掌声包含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骤然——( )
持久——( )
联系课文分析,我们想通过掌声对英子说些什么?
英子明白我们的心意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阅读短文
爱心在这里闪光
在“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横幅下,一群人密密地围在“募捐处”周围。
这时,一个小姑娘高兴地跑到募捐台前,把一元钱轻轻地放在一个阿姨手上,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到妈妈身边。见了这一情景,一个中年人说:“多么可爱的孩子呀!”接着又有一群人走到这里,无数爱心在闪光。
照样子写词语。
蹦蹦跳跳 ( ) ( ) ( ) ( )
“无数爱心在这里闪光”指: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阅读短文。
小猴做新衣
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套新衣裳。
他向大象伯伯请教:“我做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布料?”大象伯伯说: “我看最少也得五丈。”小猴有点不相信,又向松鼠叔叔请教。松鼠叔叔说:“我看五寸就够了。”
究竟谁说得对呢?小猴为难了,决定向山羊阿姨请教。山羊用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不是五丈,也不是五寸,而是五尺。”
小猴买了五尺布,请山羊阿姨帮他做。新衣服做好了,小猴穿上新衣来到湖边一照,啊!真合适。
短文共有____小节,第二小节有____句话。用直线画出这节里小猴说的话。
小猴做新衣,先请教_______,再请教_______,最后请教_______。
小猴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是听了:( )
①松鼠的话。
②山羊的话。
③大象的话。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量词。
①大象做一套衣服最少也得五( )布。
②小猴做一套衣服用了五( )布。
③松鼠做一套衣服五( )布就够。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船底鱼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鱼印(yìn)。鱼印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鱼印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ěr)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这时,它的细长的尾巴,似海藻随海流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鱼印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 ) 短暂( ) 附近( )
理解带点的字,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良机:
周游:
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指的是
鱼印乘的“船”指的是( )。鱼印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 )
阅读短文。
袋鼠与蜗牛
袋鼠从蜗牛身旁经过,被蜗牛叫住了。
“你见到我为何不打招呼?”蜗牛责问道。
“对不起,我没看见你。”
“没看见?”蜗牛生气了,它喘着粗(cū chū)气说,“你是鼠,我是牛,我看见了你,你怎么会看不见我呢?你这鼠辈竟敢目中无人!”
袋鼠(shǔ chǔ)说你怎么是牛呢牛我见过比我还大哩再说我也不是鼠呀
“不对!”蜗牛说,“如果我不是牛,大家为何叫我蜗牛呢?既然黄牛、水牛和牦(máo)牛等等都是牛,那我蜗牛自然也是牛了。同样,如果你袋鼠不是鼠。那黄鼠、田鼠以及家鼠什么的,就都不是鼠了!”
袋鼠不想同蜗牛争辩(争吵争论),乘(chénɡ chènɡ)蜗牛不注意,它悄悄地走开了。它清楚,尽管蜗牛有一个牛的名字,并且口口声声称自己是牛,但人们是不会把它看成牛的,就像自己叫袋鼠,大家从不把自己看作鼠一样。
读短文,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
粗(cū chū)
乘(chénɡ chènɡ)
鼠(shǔ chǔ)
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争辩”的近义词是_________。
读短文,找出文中表示“看不起人”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给第5小节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蜗牛为什么会生气?()
①因为袋鼠看不起它。
②因为袋鼠没和它打招呼。
③因为袋鼠说它不是牛。
将袋鼠不与蜗牛争辩的原因用“ ”在文中画出。
读读要求,写一写吧。
夏天,当你在外面乘凉时,你会听到很多声音,把你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观日出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全文有 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在第 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 )
慢——( )
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选上的在上面打√)
露(露水 看见 显现)
蹦(出 跳 照)
(2)本自然段共有 句话。第二句的意思是讲 。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合起来是在写 ,这几句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
阅读理解。
涩涩的香布袋
一个普通小女孩的形象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事隔多年,但抹也抹不去。
那是“十一”长假的第三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林州市石板岩村的王相岩。在下山的路上,导游阿姨告诉我们:“这儿的孩子正在放秋假,他们所谓的秋假其实就是回家帮助家长干活。”同时,她也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三大特产——花椒、山楂、核桃。因此,我们特别留心石梯两旁的杂货。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一个卖香布袋的小女孩吸引了我。她穿着一件大红色外套,脑后随意地扎着一个辫儿,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过往的行人。她见我们走了过去,就对我们说:“买一个香布袋吧,能驱邪气,保平安。”妈妈摸了摸香布袋,问她:“这是你妈妈缝好,让你来卖的?”“妈妈没让我做,这是我自己做的。”“那你这香布袋里面装的是什么?”她说:“是我上山采来的治腰酸背痛的中药。”“你看这孩子的手多巧啊!”妈妈一边点头一边称赞到。我问她:“你也在放秋假吧!”她摇摇头说:“我没有上学。”“没上学?”我追问道:“你今年多大了?”“9岁了。”我急着问:“那你怎么还没上学?”她怯怯地说:“我家里没钱。”原来,她是一个因家里穷而上不起学的失学儿童,与她同龄的孩子已经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了。看着她亲手缝制的五颜六色的香布袋,我和妈妈挑选了一个。她卖5角钱一个,妈妈掏了5元钱递给她,她说:“太多了,我找不开。”妈妈一边拉我离开,一边说:“不用找了,不用找了。”我回头向她招手说:“再见!”同时心里默默地祝福她,祝她早日跨入学校大门。
回到家,我仔细地端详着香布袋,才发现上面绣的“桃花洞纪念”5个字中,有两个字的笔画都少了一笔。我想:一定是哪个上过学的小伙伴帮她写的字,她在绣字时,因不识字而漏绣了。看着这香布袋,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苦涩。我把它挂在书桌前,让它来激励我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建造更多的希望小学,让全国像她一样的孩子都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读书。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重——( ) 宽敞——( )
(2)为什么“看着这香布袋,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苦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歧路亡羊
战国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杨朱。有一天,杨朱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于是全家出动寻找,又来请杨朱的僮仆帮助追寻。杨朱问道:“仅仅是丢了一只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去找?”
邻居说:“村外的岔路太多了,所以人去少了不行。”于是杨朱就让僮仆和邻居一起去找羊。
过了半天,找羊的人陆续都回来了。杨朱问邻居:“羊找到了吗?”
邻居垂头丧气地说:“跑丢了,没有找到。”
杨朱又问:“怎么会找不着呢?”
邻居回答:“岔道太多了,岔路之中又有岔路,谁知道跑到哪条路上去了呢?所以找不着了。”
“哦,是这样……”杨朱深思好久,整天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见他这样,感到很奇怪,不解地问:“丢了一只羊,并不是一件大事,况且羊又不是老师您的,您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呢?”
杨朱回答说:“我并不是为一只羊而闷闷不乐,而是由这件事联想到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事。如果我们在学习方面,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能专心一致,也会像在岔路上找羊一样,结果一无所获。”
(1)“歧路”指 。“亡羊”的意思是 。
(2)杨朱闷闷不乐的原因是: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奇妙的蜘蛛网
我回到农村过暑假。有一次在场院里乘凉,爷爷说:“要下雨了,咱们回家吧!”后来,果然下雨了。我好奇地问爷爷:“您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爷爷笑着说:“你常常看看蜘蛛网,就知道了。”
于是,每天傍晚我都去观察蜘蛛网,一连几天,我看蜘蛛网都是平平地挂在那里,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蜘蛛离开了原来的网,从房檐下面的篱笆上竖着拉了一条条长丝,好像一根根细柱子。然后,蜘蛛就沿着这几根竖丝,侧着身子来回地爬着,绕上一圈一圈的细丝,不一会儿,蜘蛛就结了一个竖网挂在那里。
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爷爷。他让我第二天再去看看蜘蛛网。
夜里“噼噼啪啪”地下起雨了。第二天清早,雨住了,我连忙跑去看那些奇妙的蜘蛛网,噢!我看出来了,平挂的蜘蛛网被雨水砸坏了,竖挂的却完整无缺。原来,下雨前,气压低,蜘蛛感觉出来了,便赶在雨前先结个竖网,以免雨后无家可归。
哈哈,今天我才揭开了蜘蛛网的奥秘!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乘凉 ① cénɡ ② chènɡ ③ chénɡ
好奇 ① hào ② hǎo ③ háo
场院 ① chǎnɡ ② cánɡ ③ chánɡ
(2)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好天气时蜘蛛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要下雨前蜘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爷爷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知道要下雨了。
(3)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画龙点睛,点明主题的作用。
B.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C.解释说明,加深理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