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创造的辉煌文明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追根溯源,中国文明的成就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经济形态决定的?
A.小农经济 | B.资本主义经济 | C.社会主义经济 | 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
《周礼·地官·小司徒 》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对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以土地一定程度上的公有作为前提,但具有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 |
B.西周的各级统治者把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类 |
C.该土地制度下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进行农业生产 |
D.这种存在着劳役剥削的土地制度在春秋时期彻底崩溃 |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且溉且粪,长我禾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优良传统:
A.男耕女织 | B.精耕细作 | C.自给自足 | D.小农经济 |
唐朝的措施中对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起到非常大作用的措施是
A.三省六部制 | B.科举考试制度 |
C.修改颁布《唐律》 | 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
右下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锻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
——(乾隆)《苏州府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形式是什么? 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经济形式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经济形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4)针对这种经济形式,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试简要评述这一政策?
(5)根据材料,你获得有关明清时期近代文明萌发的怎样的历史信息?
著名学者余秋雨把中国古代的一个水利工程视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 B.漕渠 | C.白渠 | D.龙首渠 |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
北宋中期,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
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
C.地主占有土地的手段繁多 |
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
中国农耕文明成就辉煌,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分析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9(组合)出自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该组图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基本特征?
(2)图10、11、12均出自《天工开物》,反映了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的部分面貌。
① 依照示例,指出图11、图12所表示的手工业部门:
示例:图10──纺织业
图11: ;图12: 。
② 图10所示的花机(花楼机),专门织造 。
A.棉织品 | B.毛织品 | C.麻织品 | D.丝织品 |
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图13描绘了明朝杭州北关地区“夜市”的繁华。追溯历史,杭州早在 (朝代)就有了夜市。
(4)北京的街巷,如米市大街、骡马市大街、果子巷,又如油坊胡同、石作胡同、酱坊胡同等,这些街巷名大多在明清时期就有了。
结合图13和上述北京街巷名所透露的历史信息,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纷。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1)材料一《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所反映的耕作方式中国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2)材料二的白居易诗中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1分)有哪些基本特点?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经济政策?谁是这一政策的首倡者?
(4)你怎样评价材料三所体现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