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并相互交融 |
B.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 |
C.生产工具、技术不断演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D.人口的增加既为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又带来了巨大压力 |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 ~1800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诗和图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4分)
(3)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2分)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2分)
右图中所示的两种农具的相似点是( )
①靠人力操作
②利用畜力
③用于农业灌溉
④重要的水利工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主持修建该工程的是
A.大禹 | B.郑国 | C.李冰 | D.王景 |
战国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秦统一的经济基础,该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 B.芍陂 | C.都江堰 | D.灵渠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业。”
——清 雍正帝
材料二:“(老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
材料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 李绅 《悯农二首》
材料四:“……(农民)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女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五: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渐步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请回答:
(1)依据一、二、三、四材料分析概括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依据材料五说说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下列土地制度或农业政策对农民(或奴隶)明显有利的是
①北魏至唐朝的均田制 ②美国罗斯福新政时的农业政策
③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④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宋代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主要标志是
A.出现间作、套作复种技术 | B.实行轮作和推广绿肥种植 |
C.出现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 | D.出现可以调节犁耕深浅的曲辕犁 |
《左传》记载,襄公四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 B.土地禁止买卖 |
C.土地私有出现 | D.农业水平提高 |
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据《史记》记载,传说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副对联歌颂的及《史记》里所盛赞的是
A.神农教民农耕 | B.黄帝创制历法 | C.尧舜禅让 | D.大禹治水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牟氏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高营建的住宅,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庄园,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庄园内的每一项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观念布局:大厅供奉祖先,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于平房,一干佣人居于群房。粮仓、磨房、碾房、粉房、油坊、棺寿房等多在群厢,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1988年1月13日,修葺一新的牟氏庄园经国务院批准,憋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庄园全面对外开放,短短十几年间,观光旅游者已超过六百万人次。
材料二 战国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原地区的荒地大大减少。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以来也很重视垦荒。到秦昭王晚年更用分给田宅、免除徭役等办法招徕三晋(韩、赵、魏)之民到秦开荒,使秦国的荒地迅速得到开垦。
——《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
——(南朝梁)沈约:《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的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
(3)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具体表现。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哪些趋势?
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 B.牛耕的出现 |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 D.铁器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