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①美国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②美国海军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
③美国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殖民地
④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美国对外政策重心在拉丁美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这是因为会议中日本最关注的是

A.向欧洲地区渗透 B.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C.开拓非洲市场 D.在亚洲攫取利益和权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①《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 ②《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 ③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 ④通过《九国公约》,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1)这位代表所说的“新秩序”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一词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处理的?
(4)时隔2年之后,英美日中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第三个重要议题就是解决中国问题,此时山东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材料四 2003 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 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
(2)根据图中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它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指出它们的作者和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手段的相似之处,分析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共同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4)据材料四,简述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发展所作的主要贡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赶走帝国主义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实现民权
C.必须立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民生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
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其中包括杜鲁门、尼古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等,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它体现出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

A.分权制衡 B.中央集权
C.两党制 D.联邦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
C.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该“理念”是(    )

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 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涵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辛亥革命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国父”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相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特别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自然科学人员;同时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这种教育变革的主要目的是(   )

A.与旧中国的教育彻底决裂 B.为国家工业建设培养人才
C.实现文理科系统均衡发展 D.与苏联联合对抗资本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中有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