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多角度研究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民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四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并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指出其积极作用?
(2)材料三《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按材料四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B.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C.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D.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C.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位山西乡绅曾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日记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结束后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民国建立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下列材料哪一项不适合

A.它特别规定实行总统制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C.它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1923年)材料评述的是

A.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D.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6发行的《<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中认为革命者只要善守国际法,承担清政府和列强订立的条约、债务、义务,列强是不会干涉的。这一认识

A.有力反击了立宪派的担忧
B.体现了革命派对列强的幻想
C.正确分析了革命的利弊
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
 
沉重地打击了清
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
孙中山
 
 
南昌起义
周恩来
贺龙
新民主主义
革命
 

(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
①积极与共产党合作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2015年10月3日至5日3天里,该景区日接待量接近15万人次,创下日接待量的最高纪录。其中,来自海外的游客较之往年增加四成。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中,毛泽东诗词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3)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请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对其原因作一探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纪念辛亥革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廿(二十)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诗句描述的事件应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爆发
C.中华民国诞生 D.清帝下诏退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武汉地区出现的标语、口号可能是(  )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
B.中华民国万岁、万万岁!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毛主席万寿无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说:“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包括(  )

A.民主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 B.长期的君主专制传统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