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 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让‘人民’获得自由”和“地位上升”的措施。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以来几十年间君主七朝八姓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体制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出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皇帝直接掌握科举考试的录取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

A.保甲法 B.均输法 C.农田水利法 D.募役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梭伦在改革前的辩论
梭伦担任执政官准备改革前,许多贵族纷纷表示反对,梭伦不得不多次与其辩论;同时,社会上大量平民也表示了对改革的担忧。为此,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

图2:商鞅舌战图
商鞅曾为推行变法而与秦国大臣进行辩论,其中甘龙、杜挚都向秦孝公进言,反对商鞅实行变法。甘龙说:“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杜挚说:“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迁都洛阳后)高祖(注:孝文帝)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
材料五(司马光)请更张新法 ,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六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1)根据材料一,雅典的部分贵族和平民为什么会反对或担忧改革?对此,梭伦的政治理念是什么?试举两例符合这一政治理念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甘龙、杜挚等人反对变法的主要原因何在?变法能顺利推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根据材料四,高祖(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4)根据材料五、六,分析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续资治通鉴》)。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的措施有
①改革科举考试   ②实行将兵法   ③实行农田水利法   ④实行募役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还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王安石变法简论》)。该观点

A.论据充分,结论正确 B.论据充分,结论不正确
C.论据不充分,结论正确 D.论据不充分,结论不正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树料:
材料一    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盖免役之法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近岁所以民日贫困,天下共苦免役法者,乃是庄农之家,岁出役钱不易”,而坊郭人户“所出役钱太重,未为经久之法“差役之利,利在上等、下等人户,而雇役之利,利在中等。既利害相半,则兼行差雇为利实多。”“今既行差役法,仍许所差之人不愿身充,亦得雇幕,盖所以从民之便也。” 
——方宝璋《再论宋代免役法的利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差役法特点。结合所学说出差役法作用。
(2)据材料三,概括下层民众对差役法与免役法的态度。
(3)综合上述材料,改革措施制定要考虑哪些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反腐,是历届两会的热点,今年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省部级高官接连落马,同时,反“四风”成效显著,公款吃喝、送礼等群众“身边的老虎、苍蝇”无处藏身。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决心。2014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如何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材料二  “新政”开始时,罗斯福的心目中并没有一幅清晰的蓝图…而运用政府的权力对经济进行干预。至于干预的范围有多大,….他并非成竹在胸,而是在实行中逐步摸索。……“新政”还遭到来自国内右翼分子的挑战。…..一批对“新政”不满的大亨们及保守的民主党人,成立了“美国自由同盟”,其目标是阻止“新政”向左转。
材料三   王安石确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然而他的变法却遭到了一大群人的反对。他坚信只要动机是好的,并坚持不懈,就会有个好结果。因此他推崇“三不”主义:“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可守。”他甚至扬言:“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正因有此信念,所以王安石信心百倍,理直气壮,无所畏惧,甚至独断专行不计后果。不管怎么说,改革确实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中就包括改革者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包括他们的生前名誉,身后是非。
材料四 但我们可以看清的是,不要以为贪官污吏害怕改革。不,他们不害怕改革,也不害怕不改革,只害怕什么事情都没有,什么事情都不做,无为而治。如果无为而治,他们就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捞钱了。相反,只要朝廷有动作,他们就有办法,倒不在乎这动作是改革还是别的什么。比方说,朝廷要征兵,他们就收征兵费;要办学,他们就收办学费;要剿匪,他们就收剿匪费。反正只要上面一声令下,他们就趁机雁过拔毛!这是自古沿袭下来的弊病,亦可能延续更久吧。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罗斯福新政、王安石变法的不同点。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罗斯福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受到攻击的原因。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反对的现象。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四的内容。依据上述材料说明这三次改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彦博曰:“祖宗法制且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上(宋神宗)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70
材料二   美国通过《1933 年农业调整法》,华莱士(时任美国农业部长)灵活地根据相关法律,建立了商品信贷公司和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运用常平仓原理,一方面实施农业贷款,一方面收购多余物资和粮食食品,免费分发给城市人民,不但解决了救荒问题,还保证了粮食物资价格的稳定,可见美国常平仓的功效是很大的。通过建立常平仓,华莱士奠定了解决大萧条的制度基础。……王安石经济思想无疑对华莱士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对他最终在《农业调整法》和其他农业立法中彻底吸收中国经济思想,包括常平仓制度思想起了关键作用。
——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些措施是华莱士的常平仓的基本制度原型?简要分析华莱士农业改革措施能够成功实施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李觏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和誉满东南的著名学者。他生活的时代,变革成为当时士人的共同认识和追求。一生著述颇丰,涉及儒家思想的方方面面,而贯穿其全部学术思想的鲜明特色,是他在《上孙寺丞书》中所说的“以康国济民为意”。他在《潜书》、《礼论》、《平土书》、《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庆历民言》、《周礼致太平论》等系列文章中,首次系统提出变革社会、富国强兵的主张。这些主张与后来王安石变法思想的诸多方面都不谋而合,若单就理论论说而言,李觏的思想则更加系统而有条理。
——摘编自李华瑞《北宋改革的先行者》
材料二  时人余靖说:“李觏,博学通识,包括古今。潜心着书,研极治乱,江南儒士,共所师法。”这个评价看到了李觏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关注。
时人祖无择说:“《庆历民言》皆极当时之病,真医国之书耳。”“真医国之书”,道出了李觏救治时弊、经世致用的思想特点。
——摘编自王国轩《李觏的历史及思想定位》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觏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李觏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他也是迫不得已。要把他主张的国家资本计划那么激进、那么极端的制度付诸实施,必得不顾别人的反对。他有一个幻象,而他的所作所为,都以实现这个光辉灿烂的幻象为依归,……但是在后世的历史家的沉思默想之中,他永远是个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他陷入自己野心的牢笼,成为美梦的牺牲品。梦境增张扩大,然后就像泡影般破灭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
(1)王安石的“美梦”是什么?其实现梦想的条件有哪些?(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梦境”为何“像泡影般破灭了”?(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C.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