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
材料二 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六一《赠程君五十序》
材料三 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出现了怎样的新发展?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这一观点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所反映的时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自次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取消农业税是对中国农村的一次最有决定性意义的“松绑”,而回望中国农村30年,“松绑”的第一步则是从□□□□年□□省开始的。
------网易新闻
回答:
(1)根据材料判断中国最早实行农业税是在什么时期?对中国农村“松绑”的第一步发生在哪一年那一个省?
(2)结合新时期中国经济、政治等情况分析废除农业税的背景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l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全球发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新经济强国的出现,而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是这个后美国时代最直白的表现。
材料三:截至2010年7月20日,美国已经有16家银行倒闭,整个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美国进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低速期。此外,看不到的伊拉克战争、不断攀升的失业人数,还有持续不断的恐怖威胁等还萦绕在人们心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列举“群雄竞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崛起的因素。
(3)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最能体现在①社会主义工业化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4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心环节是(    )

A.增加农民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④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深圳的谬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    )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C.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箫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或许,我们应该认为1989年是20世纪的结束。但我们应该更恰当地认为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这一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值得铭记的是, 1989年首先是一个欧洲的事件,或许我们在今后很长时间里将发现,它是最后一个既是全球又是欧洲的大事。当然,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虽然它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对于 1989年和1978年各自的历史地位,还有更具说服力的总结吗?
——《如果说 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始于1978年》
材料二  1969年,江苏省江阴县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地下”工厂。到1978年,它创造了近300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的第一桶金。80年代,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却依旧干着集体经济“副业”。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中。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吴仁宝说:“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现在的华西,村民吃饭不花钱。
——《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和“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各是指什么?华西村的致富路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曾经评论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史实你认为邓小平最认同的是该政策的

A.非公有制对公有制的助力作用
B.以重工业为主导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一政策

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C.有利于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
D.巩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
C.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实际需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1978年-1984年间中国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元)的增长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说明(    )

A.人民公社体制仍有积极作用
B.生产责任制保证了粮食丰收
C.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得到推广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