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C.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D.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    )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到:“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美)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A、B两个时间段中国、苏联粮食产量不同变化趋势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初,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原因是实行了(    )

A.粮食税 B.余粮收集制 C.全面国有化 D.农业集体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这一事件指的是

A.退出一战
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C.粮食税的实行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

A.用两个政权并存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D.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既然退却才是正确的,那我们就必须退却。”
——《苏联的共产主义》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一时之间,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宁的“退却”和美国的“计划”各指何事?两者各有何突出特点,其实践产生了哪些相似效果?
材料二 在1933年到1934年初,统制经济这名词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于报刊著作上。国民政府专家罗敦伟认为“九一八”之后,中国“真正求得国难出路的基本方策”应是实施“统制经济”。他批评中国的经济学者大半是“自由主义的理想者”,那不过是一个“梦幻”,而“事实告诉我们,许多国家都向统制经济途上进展”,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日本,苏俄更是如此,各国“差不多是想把政府化为生产的管理机关。”他认为,在中国实施统制经济政策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之凌乱散漫,社会秩序之纷乱无章,政治社会之变化莫测”,是一剂良方。
——摘编自蔡双全《简析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关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之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敦伟“统制经济理论”的核心及其目的,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该理论产生的国际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工业化建设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法令》规定:(农民)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可以全部由农民支配,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其实质是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规定农民必须交纳粮食税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肯定了十月革命后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拣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为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将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

A.“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