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18年,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说:“我并不幻想,我知道我们才开始进入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我们还没有到达社会主义,我们不能一下子跳到社会主义,我们甚至远没有结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观点

A.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做出说明 B.认为应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C.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 D.认为俄国缺乏到达社会主义的条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为了逐渐发展强大的工农联盟,除了在工人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发展商业并逐渐提高农业和工业的现有水平外,就没有任何别的出路……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材料内容表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    )

A.革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B.巩固苏俄的工农联盟
C.稳固苏俄的无产阶级政权
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美)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A、B两个时间段中国、苏联粮食产量不同变化趋势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初,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原因是实行了(    )

A.粮食税 B.余粮收集制 C.全面国有化 D.农业集体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基姆主编的《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史(1917~1957年)》叙述道:“共产党在农村的政策,保证了为前线需要而动员一切粮食资源的工作……农民欢迎余粮收集制及与此有关的负担,因为苏维埃政权保护他们免受地主和富农欺压……”这一论断

A.以阶级立场掩盖经济利益的差异
B.是对农民真实愿望的描述
C.建立在坚实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D.突出了意识形态上的斗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该材料所描述苏(俄)联的一项经济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 B.义务交售制 C.农业集体化 D.实行粮食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论及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里的“根本改变”是指(  )

A.借鉴资本主义某些因素摆脱危机 B.利用货币、商品关系来恢复经济
C.工农业全面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变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生产资料私有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明玉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指出: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1)运用所学知识,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为例,说明“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2)依据材料说明,在经济建设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瞿秋白在苏俄考察时,曾在日记里记录:回忆一月间我们头一天到食堂去吃早餐,看见人人吃完之后,把所剩下的面包、糖、牛油,或是用盒子装,或是用纸包起来,每个人都自己带回去;我们还笑他们真可谓穷极了;不想到午餐的时候,人人都有面包、糖、牛油,独我们3人没有,后来打听才晓得早晨所给的东西是整天的。与材料描述的情境相关的背景包括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②食物配给制的推行
③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④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   ) 

A.实施余粮收集制 B.实行实物配给制
C.恢复自由贸易 D.推行农业集体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
①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
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