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实业救国是近代社会的进步思潮,受此影响,甲午战后兴办的企业是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湖北织布局 D.大生纱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作者实际上

A.赞扬商办企业取得的成就 B.肯定商界企业主的积极性
C.否定官督商办的经营模式 D.主张政府加强对企业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耢,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时间
历史资料
1878年
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78 年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
“公车上书” 创办《万国公报》 成立强学会
1895年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1912年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农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在四川建立统治地位后,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耕地面积迅速扩大,粮食大幅度增产,经济作物产量增加,井盐、制茶、陶瓷业皆有发展,商品经济逐渐活跃。重庆地处川江(长江宜宾到宜昌段)枢纽,川江主要支流嘉陵江、沱江、岷江流域都是粮、棉、糖、盐产区,汇流而下,集中重庆再转运汉口。到乾隆初年,重庆已是“商贾云集,百物萃聚”。
——摘编自《近代重庆城市史》
材料二 重庆城市的近代化过程,是从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开始的。《烟台条约》有关川江门户宜昌开为商埠,重庆府可由英国派驻寓官查看川省英商事宜的规定,实现了英国开放重庆的第一步。1890年,中英《烟台续增专条》正式规定了“重庆即准作通商口岸。”经过一段时间准备,1891年3月,重庆正式开埠,向世界市场开放了。洋领事、洋行、挂洋旗的木船和乘风破浪的轮船越来越多,洋货输入量越来越大,作为工业原料的土特产品输出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近代重庆城市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不得不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据统计,抗日战争中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其中有700万人迁移到四川,有100万人以上人员迁移到重庆及其附近沿江地区。有400多家工厂迁渝,加上为适应战时需要新建的一批工厂,使重庆全市工矿企业增至1690家,占当时“国统区”工厂总数的1/3,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最重要、最集中的重庆工业区。
——摘编自《近代重庆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重庆城市发展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晚清时期重庆迈向近代化的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工业发展的历史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年中国近代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根据所学知识推测 应是(  )

A.1850~1853 B.1933~1936 C.1937~1941 D.1945~1949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你是一位民族资本家,对于你在解放前可能的心路历程,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发现已逝父亲的日记,里面记载“1864年: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半”,读后认识到当时的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②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③该棉纺织企业在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该棉纺织企业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抗战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近代”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B.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C.由私人投资兴办的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曲线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C.民族资本主义的最高峰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文有曰:“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D.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的变迁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漕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
——王鸿《扬州散记》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据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三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3.5%
48.0%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扬州繁荣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近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一位著名实业家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这位民族资本家是(    )

A.张之洞 B.宋子文 C.张謇 D.荣宗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2月24日《日记》记载“得汪州牧(南通知州汪树堂)函犊,南皮(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总办通海团练”同年7月6日(日记》记载“亥正,接南皮撤防公赎。”下列相关说法.不准确的是

A.张謇有效法曾国藩的经历而成就大事的念头
B.张謇总办通海团练为中枢机构委托办理
C.其目的用以防御可能出现的日本海军对长江下游的侵犯
D.通海团练因甲午战争落败签订《马关条约》,而偃旗息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近代民族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B.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缺乏理性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D.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1905年—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
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