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表示:“富疆之镱,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不久辞职,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又亲自担任会长。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孙中山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先行者 |
C.铁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 |
D.近代中国开展铁路建设的重要性 |
某学者曾撰文指出“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言行之间的差异导致清季的收回利权渐失其光芒。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对近代收回利权运动持基本否定态度 |
B.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理性反思 |
C.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入 |
D.对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正确认识 |
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世纪初,清政府实施“新政”的主要内容是
A.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 B.奖励工商实业 |
C.主张“实业救国” | D.倡导使用国货 |
19世纪70年代珠江口地区,“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百家数十家”。主要是
A.官办军火企业 |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外商投资企业 | D.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
江苏镇江的恒顺香醋驰名世界,恒顺集团的前身是1840年成立的恒顺糟坊。据史料记载,从1893年到1911年,恒顺糟坊最兴旺的时期年产百花酒约210吨,醋110吨,酱220吨。这一时期,恒顺糟坊发展兴旺的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大力推动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侵略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 B.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 D.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过程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编自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表 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内容摘要
北京政府的全国工商会议 (1912年11月) |
南京国民政府的全国工商会议 (1930年11月) |
口参酌中外工商习惯,速订商律,公司律。 口许民自由经营,并尽保护提倡之责。 口凡编辑中小学教科书,须提倡爱用国货的心理,以期普及。 |
口征求工商意见,厘订工商法规。 口斟酌工商现状,协谋改正关税,保护幼稚工业。 口创设中华国货展览会,以养成人民爱国货之习惯。 |
——摘编自徐建生《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与经济政策》
(1)据材料一,概括华商公司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段华商公司发展的外因。
(2)据材料二,归纳民国时期两次全国工商会议内容的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一中B、D两个时段华商公司的发展状况,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下图为《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第二个历史时期商办资本迅速增长得益于
A.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 B.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
C.洋务企业的不断发展 | D.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 |
“东洋分沪有银行,亿万金钱进出忙。钞票流通皆信用,与英与法并争强。”此竹枝词反映出
A.重农抑商已然破产 | B.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
C.资本输出竞争激烈 | D.实业救国蔚然成风 |
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
费正清 |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请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3)有人说现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1970年代初,但也有人认为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试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
(4)有学者认为“历史就是叙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下表是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从该表可直接得出
年份 |
进口 |
出口 |
1885年 |
88 200 018 |
65 005 711 |
1895年 |
171 696 715 |
143 293 211 |
1905年 |
447 100 082 |
227 888 197 |
1911年 |
471 503 943 |
377 338 166 |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机会
B.进出口增长源于宽松的社会环境
C.清政府面临贸易结构失衡的困境
D.对外贸易的增长根本原因是清末新政
19世纪70年代,上海进口的所谓洋糖,基本都是将产自广东汕头和福建台湾的土糖,直接运到香港取得“洋糖”身份,再转运而来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洋货行销内地“除入口一正税,一子口税外,任意畅行” |
B.土货过关卡时“口口而查之,节节而税之” |
C.土糖一经转口则“色泽莹白,人咸爱之” |
D.“西商过埠则丁役围护,官吏趋迎” |
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发展 | 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
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
学者潘君祥说:“国家机器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基础。它充当了近代化的组织者的角色……”因此,在落后国家的近代化初期,国家政权日益成为近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下列事件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20世纪初期,清政府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发展 |
B.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发展实业 |
C.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成福利国家 |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