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握的集权意识 |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孔子家语·贤君》
材料二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贼害民者,天夺之。……春秋之法,凶年不修旧,意在无苦民尔。苦民尚恶之,况伤民乎?……害民之小者,恶之小矣,害民之大者,恶之大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 金非财,惟五谷为财。兴屯不足以生谷,惟垦荒可以生谷。起科不可以垦荒,惟不起科可以垦荒。五谷生则加派可罢,加派罢然后民生可安。
——黄宗羲《明儒学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思想?(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国家兴亡的因素是什么。体现了董仲舒的主要意图是什么?(6分)
(3)据材料,指出黄宗羲认为如何可以安顿民生。(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这些思想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作用?(8分)
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这种观点( )
A.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当时国情 |
B.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 |
C.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 |
D.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 |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③④ |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 )
A、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B、他给儒学注入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新内容 |
C、他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 |
D、他是当时的鸿儒,影响巨大 |
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是皇权得以神话 ④儒家思想包罗万象(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下图人物当初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
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
A、秦代 |
B、汉代 |
C、唐代 |
D、宋代 |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C.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
两汉时期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官之任用,“不考人才专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碟”,“家之婚姻,必由谱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家谱是由政府纂修的 |
B.家谱具有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 |
C.家谱蕴藏着丰富的史料 |
D.“三纲五常”是修谱的宗旨 |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荀子的礼法并施主张 |
C.韩非的法家思想 |
D.董仲舒的新儒学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