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无物”与“万般皆由命,由命不由人”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点在于
A.都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 B.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
C.都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 D.都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
下列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分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 B.水是万物之源 |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D.人的生活就是追求物质的满足 |
8月8日、9月9日、10月10日,是时下年轻一代眼中的“黄道吉日”,他们都想在吉祥的日子里步人婚姻的殿堂。从本质上看,选择黄道吉日的做法是以下哪种世界观的体现
A.主观唯心主义 | B.辩证唯物主义 |
C.客观唯心主义 |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与“天下无独燃之火,世界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
①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电视剧《虎妈猫爸》的热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共鸣与热议,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亲子教育反思潮,也树立了国产教育题材影视剧的新标杆。《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是因为它触动了教育这一社会敏感点。学区房、幼升小、择校热、隔代疼。《虎妈猫爸》不回避热点话题,向观众传达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虎妈猫爸》中的“虎妈”作为当代父母的典型代表,也曾随波逐流,试图把别人的成功历程复制到自己女儿身上,但面对女儿的痛苦和抵触,“虎妈”进行了积极的反思,最终做出了符合女儿实际的正确选择。有人说,这部电视剧其实是在呼唤自省精神,这种精神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尤为可贵。
(1)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谈谈电视剧《虎妈猫爸》对当今育儿父母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谈谈,电视剧《虎妈猫爸》的热播给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启示。
(3)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谈谈自省的作用。
(4)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虎妈”育女过程的认识。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可以相互脱离的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④唯心主义哲学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列的两大独立的基本派别 |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总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
C.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 |
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④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生气、焦虑、悲伤、嫉妒……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是心态不好。把烦恼的根源归结于心态不好是
A.朴素唯物主义立场 | B.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
C.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下列与“气者,理之依也”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②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③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④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5年,天象依旧精彩。除了“常规”的流星雨、水星大距、行星冲日等天象外,天宇还发生了4次日食、月食。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对于这些天文现象的时间,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D.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根据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的观测,2013年11月19日到30日内将会有太阳耀斑以及黑子事件发生,同时还会有中等短波通讯衰退,同时提醒有关部门密切关注未来两周内的太阳活动和有关预报,做好应对预案。这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A.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
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
B.我在故我思 |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
D.心外无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