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味愁思。这说明( )
A.存在离不开思维 | 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
C.存在决定思维 | D.思维再现存在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朴素唯物主义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理生万物 ④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D.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问题 |
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总是当自己家的亲人生病时,采取烧香拜佛的做法去救治。你问她(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他)会回答从小到大看到祖辈们都是这样做的。如果你是一个懂科学知识的青年,生病后你一定会去医院看医生,采取打针吃药的办法去治疗。
请用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两种不同做法。
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一元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不可名状”等哲学观点。按照顺序与它们对应的排列是(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③主观唯心主义 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
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 |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问题 |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
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D.唯心主义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