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期,“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一道社会管理题,还是一道公民文明素质题。要破解这个难题,需要(  )

A.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B.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C.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D.在改造主观世界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  )

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
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能体现下图漫画寓意的有(  )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油画传入我国已近百年,其画法已经融入到国画中。在近代,中国的画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人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说明(  )

A.文艺作品的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D.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创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域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它又具有向外的传播性,客家文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
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法治思想和治国经验,春秋时期就有著名的“儒法之争”,法家重视法律的作用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提出“法与时宜”的主张,总结出一套维护法制统一的办法。但是也存在诸多弊端,如没有提出民主要求,走“法治”的极端,过分迷信和依赖严刑竣法来治理国家等等。近代西方一些思想家也提出“自由是法律的重要精神”等重要思想,这些对今天我国法治建设有重要启示。
(1)结合材料,运用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应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材料二:依法治国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某市一直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推进城市文明建设:以法为“钢架”,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构筑城市文明大厦;以法为“盾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以法为“灯塔”,指引人们向善向好;以法为“戒尺”,规劝不文明行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的“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用“法治阳光能照耀文明成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近几年来,在文化创作上出现了一股改编“红色宝典”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也在“红色宝典”改编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有哪些,并请各举一实例?
(2)从文化创新作用的角度分析对红色宝典的正确改编的依据。
材料二:过年放鞭炮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承载着亲人团聚的幸福。是“中国年”年年必不可缺少的元素。但2014年1月由于多地雾霾天气的出现,许多地方出台政策禁止或减少燃放烟花炮竹,这就使年味淡了一些,于是很多人在“要民俗要年味”还是“要蓝天要健康”上产生了纠结心理。
(3)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人过年纠结心里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向高度精神文明的人类社会应该建立“学习型社会”,应该成为“学习型社会”。下列有关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是(   )

A.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B.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C.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内在要求。
D.教育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各地刮起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都有,炎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下边漫画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它警示我们

A.要发挥传统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B.发展传统文化既要体现时代精神,又要尊重客观事实
C.要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D.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发展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D.传统习俗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文化发展历史也翻开崭新的一页,社会各项文化事业开始蓬勃发展。这表明(   )
①思想运动对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②文化发展会对思想运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的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文艺妙语摘录: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材料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