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   )
①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
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③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
④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A.放风筝、赛龙舟、踩高跷、踏青
B.荡秋千、游泳、赛跑、踏青
C.荡秋千、游泳、踩高跷、登高
D.放风筝、赛龙舟、赛跑、登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

A.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表彰她发现青蒿素防治疟疾病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每年2亿余人患疟疾,百余万人死于疟疾,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屠呦呦就是在国内外研究毫无进展的困境下临危授命,她的研究首先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的单、验方入手,还走访当时中医研究院内老中医专家,并且在此基础上,反复进行抗疟实验研究,同时还时刻关注国际专家研究成果,加以吸收利用。屠呦呦所以取得成功用她自己的话说:“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她,作为传承者,古代医书中淘金;她作为追梦人,求索之路无止境
我们需要更多的诺贝尔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的启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清明时节,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上述事例表明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冲击。很多民族民间文化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受到严重威胁。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在进行文化交流时

A.必须反对“封闭主义”
B.要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
C.应注意防止外来文化的传播
D.要注意克服“守旧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近年来,公民姓氏选择产生的矛盾时有发生,由此姓氏选择权被提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某法学专家认为,公民姓氏选择并非完全个人私事,今后公民不可以随意选择姓氏,国家也不能完全放开,否则就乱套了。如果你赞成这一观点,其理由是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③姓氏选择应尊重个性特点,不应受传统道德束缚
④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传承的纽带不能断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全民普及电脑习惯了键盘敲字的今天,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因其担负着“振兴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而获得赞誉。但他们将一些早已埋葬于历史尘埃的生僻字词用于比赛,靠疯狂背诵也引发争议。
有人认为:“央视推出此档节目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其中听写众多生僻字,靠死记硬背更是对中学生的摧残。”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你的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有利于大众传媒手段更新
③科技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说明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前不久在各大卫视台播出,电视剧记录了中国农村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饱含理想的时光,以及几对青春男女质朴坎坷的情路历程。由于剧情贴近时代,让人身临其境,无数观众感动得潸然泪下。上述事实说明

A.注入时尚元素的文化作品更具有生命力
B.大众传媒为人们享用文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C.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文化作品
D.文化市场的发展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40周年。2014年9月28日,“真彩秦俑”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通过对彩绘俑头和秦俑坑中各种彩绘遗迹的展示,向观众呈现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该展览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③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下列诗词名句与上述材料体现的人文思想不一致的是

A.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陈汉卿)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以来淄博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和文物保护重点项目,让文物资源“活”起来,讲述精彩的淄博故事。因为文物资源是
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民族历史的不可替代的见证
③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在2015年10月强调:“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④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5月,第三季大型音乐励志真人秀《中国梦之声》在东方卫视开播,节目释放“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这说明
①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开始使文化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