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
B.乙图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 |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两种 |
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下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
B.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可能出现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 |
D.该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4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 |
有一雌雄同株的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H,其等位基因为h(旱敏基因)。H、h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
h:ATAAGCAGACATTA;H:ATAAGCAAGACATTA。
(1)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那么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2)已知抗旱型(H)和高杆(D)属于显性性状,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型高杆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型矮杆植株杂交,并让F1自交:
①F2抗旱型高杆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抗旱型植株所占比例是 。
③某人用一植株和旱敏型高杆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抗旱∶旱敏=1∶1,高杆∶矮杆=3∶1。若只让F1中抗旱型高杆植株相互受粉,则F2中旱敏型高杆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3)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抗旱型矮杆(Hhdd)和旱敏型高杆(hhDd)两植物品种作亲本,通过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型高杆杂交种(HhDd),用文字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
将两个抗虫基因A导入大豆(2n=40),筛选出两个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M(每个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植株M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取植株M的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A基因(只要是A基因,就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植株M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为大豆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
B.若每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0 |
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 |
D.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则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有关变异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中一对或多对碱基缺失导致基因突变 |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A.复制出现差错 |
B.发生过交叉互换 |
C.联会发生紊乱 |
D.发生了自由组合 |
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 幼苗。
(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 ;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 ,获得纯合 ,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杂交,如果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 。
某炭疽杆菌的A基因含有A1~A6 6个小段,某生物学家分离出此细菌A基因的2个缺失突变株:K(缺失A2、A3)、L(缺失A3、A4、A5、A6)。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X与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6个小段都不是突变型);若将X与K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菌都为非野生型。由此可判断X
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
A.A2小段 |
B.A3小段 |
C.A4小段 |
D.A5小段 |
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加倍 |
下列优良品种与遗传学原理相对应的是
A.三倍体无籽西瓜﹣染色体变异 |
B.射线诱变处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重组 |
C.转基因抗虫棉﹣基因突变 |
D.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玉米﹣基因重组 |
图甲为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在de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
B.图乙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体 |
C.细胞周期cd段可包括前期和中期 |
D.图乙细胞可能在图甲细胞的bc段发生了突变 |
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遗传物质(基因)发生改变后形成的。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就此问题。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1)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其中某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①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
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②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⑤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两处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
1 |
2 |
3 |
4 |
5 |
二氯二乙胺 浓度(mg/mL) |
0.1 |
0.2 |
0.3 |
0.4 |
0 |
细胞数目(个/mL) |
320 |
275 |
186 |
96 |
560 |
①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小鼠发生癌变的原因及有关问题:
①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下列条件可称为致癌因子的是___________。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苯
E.葡萄糖
F.尼古丁
G.丙酮酸
H.核辐射
②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
③已知一小鼠癌变前基因型为AABB,现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癌变后小鼠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蝇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一对野生型果蝇进行多次杂交实验,F1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值总是接近3:1。现用F1中的一对突变型果蝇杂交,F2中出现了一只野生型雄果蝇。研究发现,该雄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某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产生了抑制基因,使突变型性状恢复为野生型性状,这种突变称为假回复突变。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学研究常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 。
(2)F1中突变型个体的出现不可能由基因突变引起,理由是 。
(3)在发生假回复突变前,果蝇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的遗传规律是 。
(4)要判断抑制基因的显隐性,可用该雄果蝇与多只 雌果蝇杂交,若子代 ,则抑制基因是显性基因:若子代 ,则抑制基因是隐性基因。
(5)若在假回复突变个体中仍能检测到突变型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则抑制基因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的过程来使突变型恢复为野生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