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都反对清朝的统治 |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C.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 D.都要求实行民主、反对专制 |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实质是
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 | 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
C.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 D.发展资本主义 |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思潮——洋务运动,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洋务思潮的最大功绩在于
A.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 B.它培养了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
C.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D.它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增长 |
下面是李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设计的四个学习专题,其中错误的是
A.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 B.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
C.胡适与《庶民的胜利》 | D.陈独秀与《新青年》 |
与“洋务派”、“镇压太平军”、“收复新疆”等信息相关联的近代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 B.曾国藩 | C.关天培 | D.左宗棠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二:“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请回答:(1)三则材料分别是那些政治派别的主张?
(2)针对这三种思想,这些政治派别在当时兴起了什么运动?这些运动分别有什么重要意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
B.能使中国摆脱西方列强侵略 |
C.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
D.对外国经济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武汉人说“张之洞对武汉的贡献很大,武汉人应该记住他。”那么,张之洞留给武汉人的遗产是:
A.汉阳铁厂 | B.江南制造总局 |
C.轮船招商局 | D.京张铁路 |
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材料三: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l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四: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四中提到了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C.辛亥革命. | D.“一五”计划 |
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A.曾国藩 | B.李鸿章 | C.左宗棠 | D.张之洞 |
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及至思想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回顾中国以及欧美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请你完成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1)A处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与文艺复兴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B处事件的标志是什么?
(3)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经济领域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结果还会反作用于政治领域,因而共同促进C事件的发生,请你说出C处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欧美的近代化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九年级某班同学要进行这一主题的探究,你能帮他们选择一个探究角度并推荐一些与之相符的材料吗?选择历史材料,获取历史知识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