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下图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图标,该机构创立的时间、地点是(  )

A.1897年上海 B.1900年北京
C.1901年南京 D.1937年重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社会生活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周某在《申报》上读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非常气愤
B.戊戌变法期间,郑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C.吴某乘坐火车,沿京张铁路迸京,参加科举考试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末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一大报。在1905年的《申报》中可以阅读到的信息有:(  )
①废科举      ②创立中国同盟会     ③侯德榜研制成功纯碱    ④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被引入到中国。它最初被用于哪一方面

A.传播新闻报道 B.方便商品贸易
C.传递军事政治信息 D.方便亲友间的联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如下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并从政治、思想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并不是不结果实
的”。结合图12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话的哪些变化?
思想:                                        
理解:                                          
变化:                                          
材料三:(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原因:                                       
意义:                                       
材料四:日本投降后不久,……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回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 ·沃尔夫《世界简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
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对下列表格中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以前
现在(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无照相、电影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
清军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子
剪辫子
人际称谓
老爷、夫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旗袍


A.照相术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
B.剪辫子只是人们审美的变化。
C.人际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变化后的服饰全盘西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看《申报》、休闲时看电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5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与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代特点的是(  )
①“先生,您家小姐生病了”
②“先生,太太嘱咐您勤洗头,否则扎辫子太乱”
③“大人,您何时回来”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A. 火车轮船的传入 B. 大众传媒的兴起
C. 有线电报的出现 D. 社会习俗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现代化(又称近代化)的探索经历坎坷,过程曲折,给人们的启示也非常深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洋务运动艰难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材料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30年,现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才逐渐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社会习俗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从政治和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角度看,中国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简要说明20世纪初思想文化近代化探索活动在我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4)材料四所述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C.《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D.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屐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宣读婚誓,携手同归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中袖口的三颗扣子代表的是(    )

A.三民主义 B.三省吾身 C.三大政策 D.三权分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