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都在格点上,分别为A(-2,3)、B(-6,0) 、C(-1,0).(1)请将点A、B、C的纵坐标分别乘以-1后得到点A′、B′、C ′描在坐标系中,并顺次连接A′、B′、C ′得到△A′B′C ′;(2)请问△A′B′C ′与△A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定义:P、Q分别是两条线段a和b上任意一点,线段PQ的长度的最小值叫做线段a与线段b的距离. 已知O(0,0),A(4,0),B(m,n),C(m+4,n)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点. (1)根据上述定义,当m=2,n=2时,如图1,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是 ;当m=5,n=2时,如图2,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为 ; (2)如图3,若点B落在圆心为A,半径为2的圆上,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记为d,求d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 (3)当m的值变化时,动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始终为2,线段BC的中点为M, ①求出点M随线段BC运动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周长; ②点D的坐标为(0,2),m≥0,n≥0,作MH⊥x轴,垂足为H,是否存在m的值使以A、M、H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D相似?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王华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在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7册书,第31页遇到这样一道题:如图1,在△ABC中,P是边AB上的一点,联结CP.要使△ACP∽△ABC,还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请回答:(1)王华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参考上面的图形和结论,探究、解答下面的问题:如图2,在△ABC中,∠A=30°,AC2= AB2+AB.BC.求∠C的度数.
已知,如图,在R t△ABC中,∠C=90°,∠BAC的角平分线AD交BC边于D.(1)动手操作:利用尺规作,以AB边上一点O为圆心,过A,D两点作⊙O,与AB的另一个交点为E,与AC的另一个交点为F(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再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AC=60度,CD=,求线段BD、BE与劣弧DE所围成的图形面积.(结果保留根号和)
根据下列要求,解答相关问题. (1)请补全以下求不等式﹣2x2﹣4x>0的解集的过程. ①构造函数,画出图象:根据不等式特征构造二次函数y=﹣2x2﹣4x;并在下面的坐标系中(图1)画出二次函数y=﹣2x2﹣4x的图象(只画出图象即可). ②求得界点,标示所需,当y=0时,求得方程﹣2x2﹣4x=0的解为 ;并用锯齿线标示出函数y=﹣2x2﹣4x图象中y>0的部分. ③借助图象,写出解集:由所标示图象,可得不等式﹣2x2﹣4x>0的解集为﹣2<x<0.请你利用上面求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过程,求不等式x2﹣2x+1≥4的解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与y轴相切于点B(0,),与x轴相交于M,N两点,如果点M的坐标为(,0),求点N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