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里的所有电脑全部设在“暗处”,在室内见不到。它们各有各的职能。分工负责,同时又互相连接,以便对环境作出综合判断,为主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 (4)文中的“它们”指的是( )。(5)这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 拟人 (6)这段话概括了电脑住宅中电脑的三大特点,分别是:( )、 ( )、( )。
课 文 在 线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用意( ) 悲哀( ) 目不转睛( )(2) “我”的母亲为什么把“我”推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我”从卡罗纳的目光中看懂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你来评价一下,母亲和“我”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母亲把我推开了,她( )地望着卡罗纳。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我( ),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1)按原文填空。(2)写出近义词。端详——( ) 悲哀——( )(3)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意思是( )A.“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推开“我”,可能母亲看见卡罗纳,心情很沉重。B.“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推开“我”,可能母亲担心被卡罗纳看见会勾起他的回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卡罗纳》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本文选自他的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体儿童小说。书中记述了发生在______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
课内阅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1)短文中“唯有”的意思是________,“谈何容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在短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复朗读,体会情感。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①要读出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②要读出对骨髓移植难度的感慨。( )
阅读链接台。宝 岛 母 亲1997年4月,大陆首例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手术在北京307医院进行,这也是跨越台湾海峡的第一例骨髓捐赠,受髓者是罹患白血病的17岁安徽少年。当台湾志愿者几经辗转将骨髓送达北京时,患者父母只了解到有限的信息:捐髓者是一位年过50的台湾妇女。这位捐髓妇女捎来一句话: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够挽救少年的生命,让他重返校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手术保险起见,这位妇女共捐髓1000cc,特别多捐出了200cc!由于种种原因,手术最终失败了。沉浸在悲痛中的少年母亲对记者说:“海峡两岸都为我的孩子付出了努力。我是孩子的生身母亲,那位远在宝岛的母亲是孩子的再生母亲,我们全家永远感激她!”4年后,记者到台湾作驻点记者。经多方打问,终于找到了这位感动两岸的“宝岛母亲”--已经年近六旬的杨秀霞。“这是我应该做的。骨髓捐了还能再生,孩子没能救活是最大的遗憾。”她这样对记者说。当年她55岁,是捐髓的最后年限。面对亲友的顾虑和劝说,她义无反顾走上手术台,平生第一次乘飞机到花莲为大陆少年抽骨髓。只抛下一句话:“能与这孩子配型成功,说明我俩有缘,我一定要为他捐出骨髓,挽救他的生命。”(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挽救( ) 捐赠( ) 顾虑( )(2) 文章为什么用“宝岛母亲”做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你想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